第32章:一切,都会慢慢变好(2 / 2)

加入书签

如今粮价一直在降,囤粮的百姓数量同样也在降,之前有富商大肆囤粮,想着赚上一笔,结果现在朝廷放的粮越来越多,粮价越来越低,之前囤粮的富商便吃不住劲了。

所以您的担心大可不必,如今整个四九城里里外外都盼着粮价继续向下跌呢。”

刘广生是彻底愣住了:“户部哪里来的那么多粮食。”

“这小人就不知道了。”伙计耸耸肩:“您一看就是大老爷,想来也是和那些大官有交际,您可以问问那些故人。”

刘广生于是点点头:“多谢。”

“您客气,您慢走。”

走出米行,刘广生又驻足在御道上左右观望,这引起了不远处一队兵马司巡捕的注意,快步走了过来。

“御道之上闲杂人等禁止逗留。”

所谓御道通俗来说就是官道,在生动些就好比后世北京的长安街,你可以开车往来,除了红绿灯不少,动不动交通管制之外,并不禁止老百姓开车上路,至于行人有专门的行人道。

而大明以往的北京城官道是可以随意行人的,慢说行人,小摊小贩都能走,若是按照《五杂俎》、《列朝诗集》中的记载,北京的卫生情况之恶劣,官道之上甚至是处处屎溺。

嗯,城市地下排污系统不够完善,一旦堵塞,汩汩的往外冒。

那场面,尽量别想。

而今刘广生站在这官道上,那叫一个清爽,没有闲杂人士,也没有乱哄哄的市井嘈杂,更没有能没及靴面的屎尿,以至于他站在这里甚至遭到了兵马司巡捕差役的盘问。

面对小吏,刘广生的派头就拿了出来,没有说话,由着自己的车夫上来应对。

“这位是巡抚陕西,抚台大人,此番入京前来面圣。”

巡捕们顿显惊容,赶忙就要下拜,被刘广生止住。

吏与官天差地别,吏见官行跪拜礼是明朝礼法。

“老夫去岁来京,这官道之上还处处拥塞,异味弥漫,怎么今朝如此清爽。”

兵马司一位捕头站了出来答疑:“转年新元之后不久,咱们顺天就换了巡抚,这些都是抚台大人的要求。”

“谁?”

“下吏不敢言抚台大人名讳,贵姓周。”

刘广生有了猜想。

周延儒?

有可能。

“看来他治理的还不错。”

登上自己的马车,车夫便问了一句:“老爷要不要去通政使司说一声?”

身为二品封疆,入京怎么都该去通政使司点个卯,报备一声。

可刘广生思及京城友人在信中说及的种种混乱之事,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直接入宫,本官要面圣。”

“是。”

马车离去,之前那一队巡捕仍驻足原地观瞧。

其中一名捕快小声嘀咕了一句。

“今年,这好像还是第一位入京的地方巡抚吧,陕西那地方不是听说闹反贼吗,这时候来...”

“别乱嚼舌根子。”捕头踹了他一脚:“这种品轶的大官做什么,轮得到你在这胡扯,管好自己的嘴。”

众皆噤声,继续着他们的巡街工作。

那捕快说的不错,但不够完整。

刘广生的确是崇祯元年第一个入京面圣的地方封疆大吏,更是朱由检登基以来的第一人。

去年朱由检登基之时,来自地方官员的贺表固然纷至沓来,但亲身入京的却一个没有。

似乎所有人都不看好朱由检这个少年皇帝能将大明朝领正。

大家我行我素,也懒得和朱由检打交道。

而今天,刘广生来了。

或许,这是一切好的开始也说不定?<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