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巨大的财政赤字危机(2 / 2)

加入书签

两千二百三十万两?

这个数字直接将朱由检惊呆了。

他之前还觉得自己内帑里有三四千万两银子是一笔巨款,现在才发现,这笔钱若是用来养军队,都不够两年的!

“不、不会吧。”朱由检摇着头不愿意相信:“朕记得,当年洪武朝的时候,国家养着一百多万大军,一年的军费都不到四十万两。”

毕自严叹气道:“洪武朝莫说军费,便是连官员的俸禄都是以粮食折抵,太子亲王的爵禄也都是发粮食。

当年国家岁入田赋近四千万石,军费不过千万、俸禄不过百万,致有国富民饶,成祖爷承洪武隆治,开永乐盛世。

自打一条鞭法施行以来,国家用度概以银钱折算,偏偏又赶上这些年天灾盛行,粮食减产而粮价高企,银子越来越不值钱。

若以今朝之粮价相算,洪武三十一年朝廷收上来的粮食,可值一亿一千万两,而今我朝却只有三百万两,相差四十倍之巨,自然吃力无比。”

朱由检扶住额头,深深叹气。

大明朝真是越活越回去。

“朕还打算让关宁、京营扩军呢。”沉默许久,朱由检望向孙承宗苦笑:“总是一味的死守宁锦也不是个长远办法,朕意让关宁军扩充到十万,京营扩充到十万,如此同登莱军兵出三路,荡平建奴,抚平边患。

可现在才知道,这事有多么的不切实际,连现在的三十五万军都养不活,和谈再多养十几万大军。”

苦笑后,朱由检的神情开始变得冷峻严肃。

“两位卿家给朕出个办法,怎么样才能养活这眼下的三十五万大军。”

毕自严作难道:“陛下,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想!”朱由检站起身,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什么办法都可以,即便不能扩军反攻建奴,起码也要稳住现在的局面不能使其继续恶化下去。”

毕自严沉默许久后作揖。

“办法不是没有,当年张居正在推行一条鞭法之初曾向神宗进言,希望借着推动一条鞭法的势将税收到士绅们的头上,这遭到了当时内阁阁臣张四维、吕调阳等人的竭力反对。

后来张居正病故,新政推动更加艰难,神宗皇帝有感于国家财政日益恶化,也曾动过此念头,但又赶上了国本之争,此政彻底胎死腹中。

时至今日,国家已危如累卵,中央失威于地方,再想推行此政已不可行矣。”

一体纳税吗?

确实行不通了。

朱由检替毕自严将难处说了出来:“如果朕现在想要一体纳税,那么地方士绅豪族就干脆趁乱起事造朝廷的反,如今中央威信扫地、人心尽失,地方那些士绅豪族只需要稍加蛊惑撺掇,就能拉着老百姓一起对抗中央。

到时候全天下处处都是割据的小军阀,朕想收税就必须再打一遍天下,而想要再打一遍天下必须要有兵,可是想有兵又需要钱粮来养,偏偏咱们现在还没有钱。

如此,就成了一个恶性的闭环,进也是死,退还是死,原地不动又是等死,卿是这个意思吧。”

毕自严垂首不言,显然是默认下来。

想把税加到士绅的头上?

那必须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才行!

这件事只有朱元璋那个时期才能干成,朱老四时期都干不成。

换言之,现在让朱元璋来替他朱由检当皇帝,这事都够呛。

“自下而上的革命好干,自上而下的改革难行啊。”

朱由检心里想起这句话,继而眯起双眼。

本以为自己这一年多来打出的组合拳已经稳定住了局面,结果现在才发现,自己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如何用人,而是如何搞钱。

不搞钱就无法安定军心,无法安定军心,那就完犊子了。

一年两千多万两的亏空,五个魏忠贤也没本事摆平!

“抚恤银足额发放,另外立刻赶制六万套棉甲送往宁远,非战争减员是朝廷不能接受的事,这两笔钱,朕即刻命司礼监发帑银。”

朱由检暂时顾不上发愁,开口言道:“这件事孙卿亲自去宁锦,要让宁锦的士兵们知道,朕和朝廷,绝不会忘记他们!三军将士尽管为国血战,身后之事,朕和朝廷一定会为他们,尽心竭力。”

孙承宗躬身,大声应下。

“至于钱的事。”朱由检看向毕自严:“卿回去,将这些收支细项具书成疏,务必事无巨细,一两银子的差错都不能出,尽快交给朕。”

“是。”

打发走两人,朱由检向后一仰,靠坐进龙椅之中,满面愁容。

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两银子,也能难垮一个国家啊!<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