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着眼看世界(2 / 2)

加入书签

而朱由检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他们拥有了时代,而我们,没有拥有!

不单单是朱由检这个皇帝要反思,整个大明从上到下所有人,都要跟着反思。

而反思的第一步,便是从翰林院开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国家的未来靠的就是一代换一代的年轻人,所以搞好教育才能搞好国家。”

朱由检已经决心动教育了,己巳协约的签署让他如今有了这份底气。

“翰林院是我大明的最高学府,但它一样要改,必须要改,哪怕改的面目全非,朕听说英国有什么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咱们大明也得有。

博采百家之长,融汇东西之精粹,咱们这翰林院,以后就改名叫北京大学。”

黄景昉苦下脸来:“陛下,这完全不一样啊,翰林院是举子们进士及第后进修的地方,是朝廷选材选官的地方,而您说的那什么大学只是一个学堂,翰林院改成大学,那咱们将来科举的进士们去哪安置?”

“科举?”

朱由检扭头一句话差点把黄景昉活活吓死:“还要什么科举?”

“陛下,没有科举,朝廷如何选官育民啊。”

“选官是选官、上学是上学,这不是两码事吗?”朱由检如此说道:“咱们以后的教育要涵括百家,难道你让一个工学学的好的学生来做官?还是打算让一个船舶业学的好的人来做官?

术业有专攻,当官也是一种术,你们不是动不动喜欢说什么权术吗,权术权术,那就是当官人会的术,工匠有工匠的术、账房先生有账房先生的术,这便是不一样的学科。

以后要把选官跟教育分开,教育是教学生成才,做不做官那是学生们自己的选择。

这件事你要尽快来办,另外,现在的朝廷需要一批有眼界的后辈之秀,朕打算筹备一次留学计划。”

黄景昉头都快秃了:“陛下,啥是留学?”

“留住别的国家进行学习。”朱由检解释道:“就去英国,去他们的剑桥、牛津大学,你们礼部安排人和东印度公司接洽一下,看看能安排多少。

留学的费用国家承担,时间五年,朕还会安排一个百户的锦衣卫过去,用来保护这批留学生的安全。

至于人选嘛,你负责来挑,朕就一个要求,年龄在十三到十五岁之间,这个岁数差不多了,太大的话,很多认知已经定了型,而且某些思想根深蒂固,出去留学也不见得能学到什么。

年轻好,年轻有可塑性,而且学习能力更强,接受新鲜事物也快。”

黄景昉能劝什么,只能连连点头,表示自己记下了。

“哦对了,还有一件事。”朱由检又想起一事来,驻足说道:“顺便在京城选址,再办一所专业的大学。”

“教什么的?”

“英语。”朱由检说道:“以后咱们和英国人打交道的次数不会少,也不单单是英语吧,只要有机会接触到的外国语言都要教,让咱们的国人多学一点外语,将来才好出国交流,加强沟通。

伱看看人家郑芝龙,一个海贼,竟然会四门外语!这叫什么,这就叫刻苦,叫学习。

连一个海贼都知道学无止境,知道多掌握几门语言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你们不能固步自封,要学会多走出去看世界,再说了,朕还会英语呢,你们不终日说朕是天下人榜样吗,就先学朕。”

黄景昉好奇问了一句:“陛下,您那英语,啥时候学的啊。”

朱由检咧嘴一笑。

“你猜。”

望着朱由检离开的背影,黄景昉苦笑起来。

皇帝还有这闲心呢。

还我猜。

不过,皇帝的状态明显轻松了许多,不像以前那样,一天到晚阴沉着脸,吓的人都不敢喘气。

也算好事不是?<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