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匆匆收场(2 / 2)

加入书签

“什么元帅啊,本官现在是大学士,将军快快请起,一路辛苦了,先休息一下,一会说说你们将军的事吧”,李序然自然也认得这个小将军。

“回元帅,哦,不,回中堂大人的话,末将不累,这是秦将军的信”,说着,他将信呈了上来,同时说道:“秦将军还说了,他管教无方,给中堂大人添麻烦了,不过,事情都已经处理好了,请大人不必担心”。

这时,李序然便叫人带这位小将军下去歇息,并安排好酒菜。

然后,他坐下来,让杜唐念给他听,杜唐打开信纸:

末将遥拜中堂大人,不知中堂在地方推行新政一切可好?末将无寸力之助,实乃惭愧。今知有人用末将之家奴来为难兄长,心中万分愤慨。

经查,家奴购置田产一事,是有人暗中操作,将田产送给他们,今末将已令其退还。至于殴打百姓一事亦是如此,有人将他们灌醉后又恶意挑逗,最后才慌乱中打伤了街上的百姓,末将已令人好生安置受伤之百姓。并将惹事家奴统统捆绑送往衙门,中堂尽可放心。

“秦将军虽为武官,办事倒也周密,原来是这样,那我就放心了,你速给他回信,让他管好身边之人,道。

之后,李序然便命人将莫本叫来,和他商量一下河北布政使人员的建议。

此事,李序然已经向杨再兴去了信,同时,和户部侍郎刘士成通了气,打算推荐户部一个名叫房闻力的人。

说起来,这个人还在李序然的手下当过差,当年,李序然在做两江总督兼后方军需总调度官时这个房闻力就是户部派来协助他的。这个人年轻、又肯吃苦,人也很聪明,替李序然办了不少事,给李序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序然到了京城做了大学士后,还专门召见了他,两人谈的很投机,能看的出来,这是个办事的人。

当李序然向莫本说了这个人后,问莫本的意见时。莫本自然知道该怎么做。他便说道:“中堂大人高瞻远瞩,所选之人自然是没有问题,下官回头向佟中堂建议便是,只愿和中堂大人一致才好,都是为国举贤嘛”。

这个莫本确实聪明,他知道李序然要的重点是不仅要他来支持自己,还要他在佟尔璞面前说话。

如此一来,杨再兴、李序然两位的大学士出面,户部侍郎刘士成也从中协调,加上佟尔璞也没有反对。房闻力出任河北布政使的事很快就定下来了。本来就走上轨道的河北官场,因为信任布政使的加入,自然就更加正规不少。

不过,李序然知道,最为关键的巡抚莫本只是暂时的顺服,往后的事怎么办,还得要走一步看一步了。

就这样,河北的事就算是结束了,按照之前的计划。李序然还是没有去两江和北沙,从河北离开后,转而去了邻近的省去督查了。

寒来暑往、时光荏苒,很快。两年就过去了。

而在这两年里,李序然除了进京办理重要公务外,几乎将全部精力全部放在了推行新政上,虽然有些进展。但毕竟是见效不大。

各地的情况非常复杂,加上李序然对那里的情况不甚了解,自然就不可能像河北河南那样顺利了。

而在其它的省。除了吏治和田改难以应对外,更为复杂的是剿匪一项,而剿匪一项中,最为复杂的就是清理那些类似池头山还有那些这教那教之类的反动势力。

当时,朝廷没有将兵部纳入到变革当中,所以,李序然在各地调兵就显得非常难,每次都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不得不调兵,可是,匪患何其顽强,这就导致他屡次调兵,以至于后来都不敢这么行使权力了,皇上给了他临机专断之权,但更多是想让他去办理新政,而不是调兵。

况且,因为本身当过元帅,所以,李序然便在平时的行事中都刻意的回避着一点。

新政到了这种地步,朝廷中早已是议论纷纷,况且新政中吏治一项,牵扯到各地官员,李序然因此查处了大大小小官员超过百名,其中有不少事像布政使、按察使,知府之类的实权之官,更有甚者,他还查处了南方一个省的巡抚。

而这些官员都或多或少的在京城有些关系,虽说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莫本那样可以结识佟尔璞、富察鲁这样的大员,可朝中官员不止大学士,还有六部的尚书侍郎,以及御史大夫等,这些人也会有心腹,也会有门生故吏,手下一个个的被李序然办掉,自然是怨声载道了。

因此,朝中弄得是沸沸扬扬,而新政在不同的地方效果各不相同,所以,皇上也只好下旨暂停变法,并将李序然召入京城。

进京容易,过不几天,李序然就到了京城,可是,接下来,进京之后呢?面对李序然的又将是什么呢?

众所周知,这次变法是由李序然提出来的,而也是由他一手推行的,所以,成了,他是首功,而败了呢,自然是就是第一个要受罚的。

从各地来看,河北河南的效果不错,而两江和北沙更是完全出现了新气象,尤其北沙,几乎人人都受到了新政的好处,这几个地方李序然治理多年,所以,好多官员都是他亲自在任时任命的,所以,办起事来自然不含糊,查来查去,几乎也没查出什么贪官庸官之类的,不得不说,李序然个人在这里边起了很大的作用。

照理说,这么多的地方有了明显的效果,自然是要封赏李序然的。可是,变法是面对的全国的,而有一些地方则效果不是很明显,甚至有些根本就是在原地不动,同样,要是这么说的话,那就是惩罚李序然也能说得过去。

关于变法,李序然是知道,历史上的商鞅,虽然通过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可自己最后落得个五马分尸的下场。王安石变法也是宏图大志,可最后也是罢官收场。就是小范围的范仲淹领导的庆历变法,范仲淹本人的结局也好不到哪里。

所以,当初,他没有选择过于难以开展的切入口,而是选择了这种不温不火的方式,这一方面是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而另一方面也是不想落个难以收场的局面。

当然,这倒也不是他怕死,而是他必须要留足精力和时间来干好他最后的计划。

不过,有一点是公认的,那就是通过此次变法,李序然可谓是名扬天下,尤其在百姓们的心目中,他的威望进一步得到了巩固,毕竟,受益最大的自然是百姓们了。

但不管怎么说,朝廷还没有最后下定论,是奖是罚还得等朝议后再说。

而明天的早朝,无疑重点就是说此次变法了,也同时,就是给他李序然下定论的时候了。(未完待续。。)u<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