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复出(下)(2 / 2)

加入书签

“我最受不了就是那个富察鲁老儿,他人还没到,就来了命令,又是要这又是要那,就连派什么人来接待他们也要来一次命令,很难想象他来之后,我们该怎么办?”,一向不多说话的陈虎也开口了。

大家这样七嘴八舌的抒发着自己内心的不满,但又不得不对眼下的战况表示出担忧和无助,群龙无首,边关紧急,这些将军们确实是如坐针毡。

这时,一驰站起来对他们说:“好了,今天是大家兄弟们重新相聚的日子,大家不说这些事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来,干杯!”。

第三天的时候,大将军和富察鲁他们才到了。

根据富察鲁之前的命令,北沙五品以上的官员要全部来迎接大将军,而且要有人专门敲锣打鼓的。

结果呢,五品以上的官员倒是来了,敲锣打鼓的确实也有,但是提督将军尘远、总兵陈虎、秦章将军和周勇将军却都没有来,他们都忙于战事,来不了。其实,他们是不想见这些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打仗的大将军和调度官。

还是一驰识大体,他作为北沙的巡抚大人,率众官员来迎接了他们。

来到都州府后,大将军犒赏了三军,并在大军面前夸下海口:一个之内消灭拓拓木。之后,他去了大将军行营,据说是一路劳顿,要好好的休息一下子。

果然,大将军来到这里后没有提自护队的事,其他人自然也不会说起,尘远和秦章他们说大将军威武,以他们三十五兵力完全可以打过拓拓木现在的四十多万兵马。

尘远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各地的驻军和自护队的人只要不被这个大将军乱调度,到时一旦敌军攻过来,他们守不住了,各地还能联合起来抗敌,这可是他们最后的家底了,千万不能先拿出来。

第二天的时候,大将军带着众将去了战场查看,他让人开了几炮,感觉威力还是蛮大的。

当他看到敌军被人别火炮炸的落荒而逃,而拓拓木现在又安营扎寨,大将军便以为是拓拓木害怕他了。

于是,他命令抽出二十万大军攻打拓拓木,一驰和尘远他们借口他们的将士已经守了几天了,需要休养一下,而这特进攻的任务就交给大将军带来的兵马身上。

大将军早就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威风了,同时,有了火炮给他做后盾。他觉得完全可以不用害怕。于是他命令自己的带过来的那二十万将士上前迎敌,利用敌军在安营扎寨的机会,向前进攻,同时火炮在后面大力支援。

就这样,二十万大军越过了尘远一驰还有陈虎他们挖好的工事,向拓拓木进攻去了。

哪知道,拓拓木的大军看到大将军的人马杀过来后,他们竟然后撤了二十里。

这可高兴坏了大将军,他以为是拓拓木害怕他了,于是。他便命令大军加快速度前进,遇到敌军的主力再打。

“遭了,我们的大军要中了拓拓木的奸计了,大军继续前行的话,拓拓就可将他的兵马铺开,到时就可以来个包抄了。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火炮,但我军和敌军一旦距离太近靠在一起,就没法开炮了,我们的兵力没有敌军的多。这样硬拼根本就不以卵击石”,一旁的周勇看出了端倪,急忙说了出来。

这时,尘远和秦章周勇等都看着。意思是让他拿个主意。

一驰沉默了一会说道:“就让他们去吧,五王爷是钦定的大将军,这已经是既定的事实了,要改变他只有让他吃败仗。败仗是最有说服力的,不管他是皇子王爷还是什么的”。

秦章接着说道:“对,一驰兄弟说的有道理。从大局来看,我们必须要找个十足的理由要求朝廷换帅,不然的话时间长了,这个大将军造成的损失的会更大,迟早要把大家这点家底全部给败光”。

于是,他们几个达成了一致:既然这个大将军目空一切而又贪功冒进,富察鲁高高在上而又盛气凌人,那这个苦果就让他们去尝吧。

……

几天后,朝廷收到了北沙来的战报:大将军率二十万大军和敌军正面交战,结果敌军的元帅拓拓木将他们的近五十万大军一分为二,在阵营二十里之后的正面留了二十万大军和朝廷大局对抗,而在大将军的二十万人马和北沙其他的将士之间横跨过来近三十万敌军,切断了朝廷大军相互支援的通道。

由于敌我混合在一起,所以,火炮根本无法展开。

后来,北沙的提督将军和总兵等率领十五万精兵用铁甲兵和弓箭手冲开了敌军中间的那道防线,最后艰难的救出了大将军富中堂。

此一战,朝廷大军损兵折将近六万人,加上之前的死伤的五万兵马,朝廷大军此次交战中仅目前为止,已损失了十多万的人马。而敌军那边总共伤亡仅三万左右。

与此同时,各路将军也纷纷上折子,要求朝廷重新选一个调度官,这些将军们指出了富察鲁的种种罪行和不当。

其实,大家的心里都很清楚,他们这是另有所指:表面上是说调度官对粮草和军需调度不力,乱发指令,乱指挥之类的,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们真正的目的是要朝廷重新选帅,要换一个大将军。

战报和这些将军的奏折到了朝廷后,那些个大臣再次陷入了恐慌之中,皇上也从开始的不安和紧张中变为现在的担忧了。

说实话,无论是皇上还是群臣,这些担忧和紧张确实是发自内心的。

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越是有权有势的人,特别是这些当官的和皇家贵族,他们最担心的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基础被毁坏,他们的统治受到威胁。

“皇上,老臣早就说过,打仗关乎江山社稷之稳固,黎明百姓是福祉,所以,万万不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现在才刚刚交战,我军就损失了十几万的兵力,要这么下去,朝廷的这点老本就要都被打光了。所以,臣建议请李序然重新挂帅,请皇上圣裁”。说话的正是礼部尚书图睿。

他的话刚说完,兵部尚崔贤也趁机说道:“皇上,图尚书说的有理,微臣掌管兵部,对有些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此次征战中,无论在调度方面,还是一些部署上的安排,都明显的违背了兵法之常理,造成了很多无谓的损失和牺牲,而李序然在做征北元帅的时候,好多军需用度都是从当地自己解决的,而他的运兵之道,确实有其独到一面的优势。微臣觉得,这样打下去,损兵折将不说,朝廷也没这么多的银子的供养他们啊,请皇上圣裁”。

两位尚书说完后,其他众臣急忙吩咐附议赞同,这次,他们各自有了各自的想法,但对举荐李序然这一块基本是没啥问题的。

因为,现在皇五子吃了败仗,富察鲁被这么多将军们弹劾,他们两个的下场是好不到哪里了,所以,原先紧跟在他们后面的人也开始重新找出路了。

而从实际具体利益来看,大将军和富察鲁这样折腾,户部确实也支撑不了多久,三十几万的大军,那要是因为调度不当浪费起来银子,那就不是个小数字了,所以,户部的人也希望能换帅。

至于兵部就更不用说了,剩下的礼部尚书已经表态支持李序然了,刑部尚书又是李序然的铁杆心腹,加上之前本来就支持李序然的大臣,现在可以说李序然复出是众望所归了。

于是,皇上在最后不得不下旨:召李序然回朝,出任军机首辅大臣,加殿阁大学士衔,官居一品。(未完待续。。)u<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