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齐代何先(2 / 2)

加入书签

至于其他将领,更是一脸的惊讶。

羌瘣等人望过来。

大王竟然称赵佗是“秦之良将”,而且还略过老臣,第一个问他,这般待遇,让人好嫉妒啊。

李信眼中充满复杂。

两年前,大王可是问完王翦等重臣后,直接询问他李信意见。

如今他李信却沦落到殿尾旁听,无人问津。

昔日随着他李信身侧的赵佗,则取代了他,甚至超过了他。

大王询问,竟然先问赵佗,此等宠爱,谁能相比?

对于秦王政第一个问他,赵佗同样感觉很惊讶,正常程序不应该是先询问王翦和尉缭后,再问其他人吗?

不过大王既然开口相询,他自然得立刻回答。

在众人充满各种情绪的目光中,赵佗站起来,拱手道:“以臣之见,齐代之间,当先灭代。”

秦王政澹澹问道:“为何?”

赵佗昂首道:“齐乃大国,若要灭齐,至少要出动十万兵卒以上方可,且齐国广大,有长期消耗的可能。而我秦国刚以六十万大军灭楚,国力损耗甚重,士卒疲惫,府库空虚,若在此时发动灭齐之战,颇有强撑之态。”

“反之灭代则不然,代国地小人寡,数万之卒可将其轻易覆灭,所征召的兵员少,对于我秦国的国力不会造成多大的消耗。”

“等到灭代之后,想必也已经到了秋收。届时我秦国府库充盈,粮草积聚,士卒经过休憩后,也有战意雄心,届时便可携灭代之威,征召大军,一举攻齐!”

赵佗声音铿锵有力。

因为他很清楚,历史上秦国就是在灭亡荆楚的同一年,派王贲率师北上攻灭燕、代,最后再挥师一举灭齐。

虽然这个时代因为他赵佗的参与,改变了许多,但对这种灭国的大势影响并不大,他只需照本宣科便是。

秦王政微微颔首,收回目光,落到还在喝酒的王翦身上。

“武城侯,你乃我秦国第一名将,还请指点寡人。”

王翦放下酒卮,笑起来:“赵佗之言,便是臣之意见。齐代之间,当先代后齐。大王有赵佗这样的良将,臣可安心告老矣。”

相比于两年前,秦王政用李信,王翦暗自惋惜着告老还乡。如今的他,却是真正的心甘情愿回家了。

“尉公,你乃兵法大家,敢请指教。”

秦王政点头,又转头看向尉缭,话语谦虚,给足了尉缭面子。

尉缭知道这是他在秦国最后的献策,沉声道:“臣之见,与武城侯和赵将军相同。代国孱弱,不过一郡之地,国穷人寡,加之在易水之战,被武城侯击破了一部分军力。我秦国若欲灭代,只需数万之师,不过数月便可将其拿下。”

“反观齐国,虽然在甄城被赵将军击破十万士卒。但齐乃大国,齐地七十余城,国富人众,若遇亡国之危,可起披甲之士数十万,不可轻视也。”

“故而,我秦国欲一统天下,当先易后难,灭亡代国之后,则齐国再无援手,必将陷入恐慌,届时不管是招降还是出兵征伐,都要较为容易。”

“至于我秦国的国力损耗问题,赵将军已经考虑到了。赵将军虽少,却是老成谋国之言。”

话到此处,尉缭又不由叹道:“可惜齐相后胜被人刺杀,否则有此人在,我秦国若欲拿下齐地,当要轻易不少。”

眼见赵佗开口,王翦和尉缭附和,都说先代后齐,其余诸将也纷纷点头赞同。

就如赵佗和两位老臣所说,秦国要灭代,轻松无比。

但灭齐国却有风险,毕竟齐是古之大国,不仅国力甚厚。且万一在这亡国关头,突然再冒出一个田单之类的人物,那可就麻烦了。

所以先易后难,把齐国先稳住,等到拿下代地之后,再慢慢掉过头来收拾。

这个战略规划,很明确。

秦王政笑道:“诸将皆言先代后齐,寡人心中亦然。既如此,待到今年春耕之后,寡人便发师数万,一举北上扫灭残代。”

“灭代之后,再腾出手来,收拾齐国!”

“大王圣明!”

众将拱手相赞。

赵佗亦跟着赞颂。

如他所料,秦王政灭代,要在春耕之后发兵,还要好几个月的时间。

就在这时,赵佗抬起头,看到主位上的大王,也正看着自己。

“代国,赵之残余。”

秦王政心中满意,望着殿中的少年,颇为欣慰。

如果刚才赵佗的回答出现犹豫,他的心情就会大不一样。

“此子为嬴姓赵氏,和那赵嘉的代国,乃是同祖同宗。”

“寡人问他齐代何先,便是要观他是否有为了寡人和秦国,自灭宗庙社稷之意。如今来看,此子意志颇为坚决。”

“唯有身心皆属我秦国,方可为寡人之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