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初窥门径(1 / 2)

加入书签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华夏文明五千年,中医国粹有一篇。

医者仁心传美名,济世悬壶出圣贤。

第二天早上,我从睡梦中苏醒过来,发现自己的精神越来越内敛,两眼炯炯有神仿佛放射出摄人的光芒。

今天是星期天,是去文化宫礼堂那里听曹中医讲中医理论课的日子,心里面想着有事情要办,所以早上起来的很早,我现在对中医真是发自内心的感兴趣,吃过了早饭,出门便向文化宫的方向赶去。

当我走进文化宫大礼堂的时候,发现这里已经坐下了不少的人,看来全市也有不少和我一样的中医爱好者,放眼望去也是黑压压的一片。

我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和大家一起差不多等到8点半左右,从礼堂讲台的侧面,缓步走上来了一位满头白发,身穿西服,戴着近视眼镜,身材匀称的中年男人,看上去也就五十多岁的样子,他正是诊室里的中医曹大夫。

只见他走到了讲台中间,手里拿着一个话筒,开始给大家授课。

曹大夫先介绍了一下中医的发展进化史,原来,最早的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

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

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

金元以后,中医开始没落。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同时现代医学也就是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

曹大夫同时说到,也正因为中西医的结合,反而加速了我国中医的落寞,因为中国古代的中医有许东西不被现代医学所接受,不被现代的观念所接受,认为是迷信不可信,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正是那些被认为是糟糠糟粕的东西反而是中医里面的最最精华所在。

比如说人体的经络吧,经络本身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之间的通道,也可以联系身体各个部位。

经络的组成包括了经脉跟络脉。经脉包括十四正经、奇经八脉,还有其他附属的经别、经筋、皮部。络脉是属于经脉之后的分支,包括了十五络脉、孙络、浮洛。

经络可沟通内外、网络全身,使人体保持协调统一。另外可以反映疾病情况,当某些部位出现问题,经络不通顺,则会出现相应的症状,经络还有抗御病邪的作用。

现在西方国家,通过特殊的手段已经探测到了经络是真实存在的,所以,这也证明我国古老的中医学是科学的。

坐在下面的大家,听到这里也是发出一阵阵感叹,我则是坐在下面,边听着曹大夫的介绍,边用天目看自己体内的经络与曹大夫说到的一些脉络进行比对,曹大夫接着说到了中医里的阴阳五行。

我更加认真的听着,原来中医认为,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胸部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皮肤为阳、筋骨为阴;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属阴。

人体的健康与否,决定于阴阳的是否调和。人体之阴阳若是保持在平衡的情况下,人体就会很健康。

人体之中气为阳、血为阴。中医及养生保健学说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气和血密不可分。

当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后,就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和病症,而古人对症状的分类,也是用阴阳来代表和说明的。阳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发热、口渴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热证。阴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不发热,口不渴、手足冷、脉迟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寒证。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中医学里面,把人体的结构分为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三大部分。它们在人体中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但相互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其中,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而血液则是由脏腑功能活动所生成,也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通过经络输布到全身,供给机体维持生命的需要,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中医阴阳五行与人体五脏的关系,胃为脾之腑,脾为胃之脏。脏者,藏也。腑者,化也。阳性化,阴性藏。藏者藏其所化,化者化其所藏。人身秉造化的阳气而生腑,秉造化的阴气而生脏。腑为阳,其色明。脏属阴,其色暗。阳而明,故能化。阴而暗,故能藏。

人身肝木之气,疏泄不及,则现无汗、尿少、粪难、腹痛、胁痛、妇人月经来迟等病。

人身肺金之气,收敛不及。则现汗多,头晕,发热,咳逆,上气,遗泄,尿多,痿软等病。收敛太过,则现恶寒、粪艰,胸闷,无汗等病。

人身心火之气,煊通不及,则现血痹,神倦,口淡,血寒等病。煊通太过,则现舌痛,喉痛,心跳,心烦等病。

人身肾水之气,封藏不及,则现阳越,头晕,发热,足肿等病。封藏不及者,金气收敛之力衰,木气疏泄太过。

人身脾土之气,运化不及,则现腹满,停食,上吐,下泻,四肢不举,全身倦怠等病。

人身相火之气,燔灼不及。则现下寒,肾寒,脾胃衰弱,二便不固等病。

曹大夫说完人身上的五行属性后,还说到了五行相生与相克的理论,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克关系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其中,“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曹大夫还说道,大气的五行,是融合的,分别不开的,人身亦然。中医的病理,只是轴不旋转,轮不升降而已。中医的医理,只是运动轴的旋转,去运动轮的升降,与运动轮的升降,来运动轴的旋转而已,由轮而轴,是为先天,由轴而轮,是为后天。易经河图所以表示先天后天的生理的运动,病理医理,都在其间。

我听到这里,我已经被中医理论彻底折服了,我国的中医真是博大精深,居然把这些东西研究到了如此的地步。

在曹大夫讲课的时候,我开启了我的天目,用天目观察了一下曹大夫,发现曹大夫并不是普通人,他的体内有一股白色的气,在体内循环往复的运转着,虽然不是什么能量物质,但是比起一般人来说要高明的多了。

这团白色的气在运转过程中,我发现它可以把人体中一些废气、黑气连带着排出体外,使人体自身达到一种阴阳平衡的状态,这个时候人体自然就没有了病症,也很是神奇。

上午半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曹大夫看了看时间,惋惜的对大家说道:“因为时间有限,今天很高兴大家能来听我的讲座,我们的时间很短,可是中医知识却浩如烟海,我也只是窥探了一些皮毛,大家如果有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有志向和我一起学习和探讨中医的,会后大家可以去门口,那里有一个报名处,可以进行登记,在报名处有具体的上课时间还有相关书籍和费用的说明。”

散会后,我随着人流来到了报名处,虽然听课的人不少,但这里真正报名的却没有多少人,我数了数算上我总共也就十几个人。

在报名处,我登记上了自己姓名后,拿着上课时间表,一看上面的上课时间都是周六日,地点居然还是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这下可好了,上课很方便啊。

看了一下费用,20块钱1节课,书本的费用自理,我和负责报名的人说好,下次去听课的时候一并把教材和上课的费用一起交上,然后我便起身离开了文化宫,坐上了回家的公交车。

回家的过程很顺利,从文化宫回到家后,发现老妈正在厨房忙碌着,边做饭边问我今天的中医课讲了些什么内容,学不学得懂,我则是一脸兴奋的回答着老妈的问话,并强烈的表达了对中医学的兴趣。

最后,在我的一再坚持下,他们终于同意了我学习中医的请求,但是,也对我明确表示,不能耽误学业,我满心欢喜的答应了下来。

我回到自己房间,将心神又一次沉浸到了修炼之中,因为我发现了修炼带给我的乐趣。当我自己入静之后,在打坐中我内视看到了自己的身体内的状况,看到了自己身体的骨骼和经络,身体内血液流动的方向,心脏的跳动等等,特别让我关注的是,在经络中沿着一条固定路线缓慢运行的一股能量流,是一个带状的能量流。

这个带状的能量流,看看去亮亮的,在体内沿着任督二脉不停的循环着,形成了一个周天的循环。这个循环有时正转有时反转,很是玄妙。而且这个带状的能量流有逐渐变宽变亮的趋势,很是神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