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2 / 2)

加入书签

??刚头一眼见到罗汉的时候,以为是文龙回来了,因为两人有些相像,她身上立刻冒出来很强烈的桂花香味,自己都觉得有点头晕。

罗汉在永定门火车站找到一份工作。每天一早去,跟力工们等活儿。有人来问,卸火车皮去不去,去;来人问,扛大包,去不去,也去;卸煤,去,有什么干什么。

一般到了十一点多钟,活儿就能干完,拿了钱就走,在南横街陈家摆的小摊儿上吃卤煮,然后回家。

后来,索性在??家入伙,交伙食费,回来的路上带点熟肉,蒜肠什么的,捧着荷叶包回家,就过起平常的日子。??给做了一身新棉袄新裤子,晚上没事跟她爷爷聊一会儿,爷俩有时也喝两盅。

有一回老爷子喝得有点多了,话就说得多,他喝了一瓶二锅头,忽然很生气,放下酒杯说:

“和尚,你这么过,不行。我看着别扭。”

罗汉没来由挨了说,不明白。

“你是读书人家出身,整天这么晃悠,不是个长久之计。”

罗汉像平常一样,笑着问:

“老爷子,那您说我应该怎么晃悠哇?”

老头没跟他开玩笑。

“你是整天不读书呀。知道吗,不念书,人倒是还在,可神形就全散了,看看你,现在都会抢钱了。”

罗汉一看他是真生气了,不敢再说什么话。

后来罗汉回家开始看书了。

最先看的一本,是跟门口小孩儿借的《榆木生的故事》,主人公是个抵制看书成了名的时代英雄,让??她爷爷一把从手里薅出来给扔了,给他一本《古文观止》上册叫他看。

??的爷爷教罗汉看书,跟他说:先看平易的好文章,往下慢慢来,以后就能看先秦的书,该知道的,都在那些书里头,别的,看不看不打紧。你爹不一样,什么都不看他也全知道,不知道他是打哪儿来的,那叫生而知之,咱不跟他比,啊。你,得学。

常去??家吃饭,听她爷爷讲书,罗汉心中就有些明白事理,知道,书里,不光是知识和道理,还有味道,看多了,就能品尝出平常日子里的味道。

比如喝茶吧,自己只记得,很早以前自己的族人把茶叶当菜吃,却不知道茶能喝,更不知道喝茶里面很有讲究,很有学问,很有意思。糊里糊涂的喝也是喝,看过杜育,陆羽,宋徽宗他们写的茶,那就不一样,嘴里的味道能变化得极为热闹,什么都是这样,当然也包括工作和活着,工作会越干越精,越干越有起色,吃的喝的用的玩儿的,都是一样,就精致,就有趣,做事能做得更好,能做出心思,做出意境,做到极致,活得品级不同,在高处,人,也贵重。

??家里收藏的那些东西,都不是一般人制造的,里面都有‘神韵’,大约就是‘味道’,人活的,不就是味道吗?不然干巴巴的,多没意思,再好的东西,不知味,吃了也白吃。

这都是??的爷爷教的。

罗汉懂了这个,就把家中书房里的书拿出来几本给老爷子看,问该看哪本儿了。

??的爷爷见了,眼就直了,有两本是海内孤本,问怎么回事。罗汉告诉他,以前听父亲说,这些不算什么,老家寺庙里的,才是好的,也说了藏书的名称。

??的爷爷听了,差点背过气去,咳嗽了半天,喘了半晌,才说:他一生没别的,就是想看上一眼太阳沉渊楼藏书,让他跟那些书打个照面,当场可以抹脖子。

罗汉在北京一边工作,一边看书,觉得挺好。

屋里吃饭的三口人里边,有两个人心里装着放不下的过去,都丢了想有的人,想有的家,所以觉得能像一家人那样吃饭很好,他们吃饭时,聊天没有边际。

??的爷爷说,以前出土的东西里面,有古代最早的文字,一般人看不懂,据懂的人猜,讲的是一段事,大意是:有个女子在东海边看上了一个过路的少年,第二天这个男人走了,她才知道,世上最重要的是三个根本:天、地、和走进天地间的那个行旅仓促的人,后来,从古至今,大家也都这么看,同在天地中,人就没有散。

他跟罗汉说这个,是说给??听的,要让她想的宽一些。当时当刻,罗汉不敢说话,不敢提二舅,知道??和二舅以前有一段事情。

后来,罗汉不能在北京住了,没有合法的身份证明,连出生证都没有,逢年过节就往外赶。

但罗汉无处可去。

??的爷爷在山西有个旧交,就跟人家联系,看能不能让罗汉去那边,当个合法的居民。<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