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化验(1 / 2)

加入书签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看到纸上“柯鸿生”三个字,凌俐茫然地抬起头。

这仿佛是个人名,可似乎并不是华易高科的重要人物,也似乎,并没有出现在山崎种业的股东名单之中。

田正言则几句话就解开了她的疑惑:“这个人,也是牟诚华和昌瓴,除了山崎种业那笔交易以外,另一个联系点。”

凌俐瞪大眼睛:“难道说……”

虽然她没有说出口,可田正言一副了然的神色:“你想得没错,柯鸿生这个人,将成为这场诉讼的关键点之一。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在山崎种业的地盘上,取到他的证言。”

订手机上订好去海东的机票,凌俐有些期待起来。

在分析了昌瓴和牟诚华两人的社会关系网之后,田正言认为柯鸿生会是案件的关键证人,于是辗转联系上他,表示希望问一些关于品优千号的问题。

却不料,柯鸿生不同意见面不说,后来干脆关了机,也有可能是换了号码,再也联系不上。

这有些心虚的行为引起田正言的重视,再一问南之易,果然,柯鸿生曾经给是他在华易高科期间,带过团队的外围成员之一。

曾经因为试验时候的失误,柯鸿生被南之易训诫过,骂得抬不起头,还差点被辞退。

后来,南之易因为到阜南大学履新,工作压力大增,不再把主要精力放在华易高科,柯鸿生却成了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甚至成了其中一个实验室的负责人。

南之易当时候有些疑惑,对于柯鸿生的水平,他是清楚的。以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撑得起籼粳杂交这样全新项目的核心研究?

不过,当时他因为急于研究学校突然交到手里的西南地区水稻的课题,再加上自认为和牟诚华的理念越来越不合,也就不再关注品优千号的进展情况,只两三个月回项目上检查督导一番,一直到品优千号出售。

那期间,柯鸿生的水平突飞猛进,提交的各项报告和数据很是打眼,他当时很是诧异。

然而南之易却觉得,大概是柯鸿生长醒了吧,所以没放在心上,现在回想起来,却发现,这里面还是有些蹊跷的。

而据南之易在海东的师兄师弟等反映,柯鸿生在华易高科停止经营后,到海东省的农科院的蔬菜花卉科技技术园区找到工作,当了个片区负责人。

而据知情人士说,当年在背后给他牵线搭桥的,就是昌瓴。

这样的情况让田正言异常重视起来,于是暂缓了去先去两湖和岳西的机票,让凌俐定了机票,到本来没有在取证目的地的海东省,进行本案的第一次取证。

马上就要启程,又是第一次去北方,凌俐不知道该带些什么行李,早早地就回了家,早做打算早点收拾,免得像上次去昌山一样慌慌张张。

上楼放好了包,凌俐想要下楼帮忙,可直到出了楼道的门,才后知后觉发现楼下的铺面紧闭着,没有开过门的痕迹。

她有些愣怔,总觉得哪里不对。再细细回想了一番,发现仿佛她去海东之前,舅舅就没有来开店了。

按照往年的惯例,最迟到正月二十,小店就开始正常营业,因为舅舅说过,附近外地打工的外地人,也都在正月二十左右回来。他在这里开了二十年饭馆,这些人始终是最主要的客源,不能让他们找不到地方吃饭。

所以,眼看着正月已经过了,舅舅舅妈却还没有来开店,很是有些不寻常。

凌俐安慰着自己,也许是两老想多休息几天,可忽然间想起,以前表哥出发前总要叫上她吃顿饭给表哥送行的,今年也至始至终没听他们提起过一起吃饭的事。

她隐隐有些不安,心事重重上了楼,拿出手机拨打了舅舅的电话。

舅舅的电话响了十多声也没有人接,第一通挂断后,凌俐再打,对面却传来了关机的声音。

她愣了愣,又开始拨打舅妈的电话。

电话响了十多声还没反应,凌俐以为又是没人接听的状态的时候,忽然咔哒一声电话接通,听筒里传来有些疲惫的男声:“喂。”

凌俐有些愣怔,只觉得这个声音有几分熟悉,却又一时想不起来是谁。

等对面又传来一句“小俐”的时候,她才反应过来这是表哥张建文的声音。

她有些惊讶:“表哥?是你吗?你怎么还没回花城?”

张建文学历不高,专科毕业后在花城的一家公司打工,收入比起雒都来说长了一截,不过应付那边的开销,也是有些吃力,所以老婆儿子都没有过去。

往年,张建文是春节连着年假一起休,不过过了正月十五也会回公司,从来没呆过二十。这次,却滞留这么久,很不寻常。

忽然脑海里闪过那晚上小宝有些恹恹的神态,和手心异常的温度,凌俐心里倏然一紧,下意识追问:“不会是小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