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破壳(1 / 2)

加入书签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一提到正事,凌俐不由自主挺直背脊,也有些紧张起来,在脑海默默捋了捋案件脉络,开始说起来。

案情其实也算简单,就像南之君那天说的那些。位于海东省的山崎种业公司,年前和位于琼海省的华易高科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由华易高科提供“品优千号”的稻种转让给山崎种业,由山崎种业繁育推广。

之后,因为市场策略得当,“品优千号”推广得很顺利,在两湖、岳西省,种植面积达到了五十几万亩。这个省,在地理位置上正好处于不南不北的位置,南北种业的沟壑不那么明显,大家都各有市场。

前两年,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到了去年,“品优千号”大规模减产、绝产,上万户农民受到影响,反应很大,甚至出现了极端的事件,导致出售种子的山崎种业分公司被砸,冲突还有人员受伤。

再之后,为安抚受减产影响的农民情绪,山崎种业当时一共赔偿给农民接近五千万。

对于这样一个事件为什么会和南之易联系起来,则要从当初提供种植的华易高科说起。

当时一听这公司名字,凌俐就知道,多半这个“易”字,和南之易有关。案卷材料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个公司,是五年前南之易入股过的。

只不过,南之易是靠技术入股,后来一个人撑起一个科研团队,负责研究培育新稻种,而当时主要的工作,就是改良“品优千号”。

“品优千号”的培育过程,在交到南之易里之前,实际上已经培育了十年之久,辗转流转到华易高科上。这是国内很少见的粳籼杂交稻种,产量高、口感好,有着广大前景,技术却不成熟,南之易当时攻坚的,主要就是“品优千号”高温下结籽不好的问题。

南之易加入团队的时间倒是不长,可那短短一年的时间,稻种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之后成功通过国家审批上市。再之后,稻种转让给了山崎种业。

年前,将种子转让给山崎种业以后,华易高科公司就停止了经营,另外两位股东,一位因病去世,一位移居海外。

所以,当“品优千号”绝产问题暴露出来的时候,山崎种业找上了国内能找到的、这好大一个活靶子的南之易。

说到这里,凌俐皱了皱眉:“可我觉得事态没那么严重,退一万步说,就算南老师是股东应该承担责任,可他只就出资额承担有限连带责任,不可能要赔到两亿。”

田正言看了她一眼,并没有回答她的疑问,只淡淡问道:“基本案情就是这样,那么对于证据,你有什么看法?”

她还没想明白刚才的问题,结果他又问起了证据。

凌俐有些抓瞎起来。对方在起诉时候提供的证据其实相当少,无非就是一些程序性件,除了起诉状以外,就是什么公司注册登记信息、授权委托书、公司章程、法人代表身份证什么的,她粗粗看了眼就忽略过去,从来没想过这些东西能提供有用的信息。

呃,对了,还有一堆华易高科的账本,也不知道山崎种业是从什么地方搞到的……

看她似乎无话可说,田正言端起茶几上的咖啡,只喝了一口便放下,微微蹙了蹙眉。刚才冲好了咖啡却忘记及时喝下,咖啡已经有些发酸,喝起来口感很差。

他翻了翻那叠资料,首先找出华易高科成立时候的协议,指着其一行字,说:“你先看这里,约定的南之易以技术入股的出资额,是百万。”

凌俐看了眼,那上面确实白纸黑字写着“乙方南之易以技术入股,占股0%……”

她点了点头,不明白田正言翻这条款给她看有什么意义,难道是要确认她刚才的说法,南之易最多就对方损失赔偿百万?

田正言又拿出山崎种业的授权委托书,指着上面代理人“王奇”的名字,说:“这是帝都大学的教授,人称王百万,再小的案子代理费也是百万起,从业十来年,还没听说他输过。”

凌俐“嘶”地一声,眼角一抽,很有些撒丫子逃跑的感觉。她一个小菜鸟,对竟然是帝都大学教授?还是没输过的天朝“古美门”?

田正言看着她那副狂打退堂鼓的模样,竟然笑了起来,语气也轻松了几分:“你这没出息的模样快收起来,我的意思不是说王百万打官司厉害,而是他接案子很挑剔,没有必胜的把握不接。”

听他这样解释一番,凌俐心口一松,一副如释重负的表情。

然而田正言又是语气一转:“你也别高兴得太早,既然王百万接了,那这个案子在他看来几乎是必胜无疑的,虽然我们现在看不到所有证据,但他们提出的两亿的索赔,必定不是那么容易被推翻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