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攻城(1 / 2)

加入书签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此次平叛挂帅的是威远将军赵高义,除了季玄,还有另一个副将严守明。大家都不觉得季玄会懂什么行军作战,不过是来混个军功,但明面上还是要做个样子。

季玄到赵高义帐里时,萧子乾已经在了。赵高义和严守明的脸色不太好。见他进来,赵高义开口:“郭璋被俘了。”

十日前他们到了邯城。邯城扼着南北通道,若是敌军要北上,势必绕不开邯城。大军在此休整,等西边大军会合,同时派郭璋领两千精兵继续潜行,探查敌军虚实。不同于以往前朝余孽的小打小闹,三个月来,不少州县相继失守,太苏和怀昌两省几乎都丢了。对方至少兵分两路,有两支兵强马壮的军队,实力不容小觑。如今郭璋被俘,看来是正面碰到了。

“如何被俘,消息怎么传回来的?”季玄皱眉。

“有几名士兵逃回来了。郭璋他们是在沁县外遇到的乱党。他趁夜烧了对方的粮草,撤退时被发现。两千精兵都折在那里。”严守明有些忿恨,这话是牙缝里挤出来的。

季玄一惊,沁县与邯城也就六七日的路程。乱党一路打过来,没成想已经离得这么近了。

萧子乾对这一带不熟悉,沁县也不过一个略大些的县城,他自然不知,开口问道:“沁县离这里多远?”

“骑马三日便能到,行军也不出七日。”回答他的是赵高义,他负着手看向案上摊平的一张舆图,“粮草被烧,乱党必然要寻找补给。为便于管理,县是没有存粮的,州以上才设粮仓。离沁县最近的州,一个是邯城。”

赵高义伸出手,在舆图上轻轻一点:“一个是阳舟。如今邯城有大军镇守,阳舟却无甚兵力。”

他的手指微微往下挪了半寸,停在一处:“从沁县往阳舟就要经过这个山谷。”

季玄上前,看到赵高义所指的是一处无名山谷,他听赵高义继续说下去:“这处山谷离沁县有六日路程,离邯城只有三日,若是日夜行军,两日就可以到。粮草被烧只是三日前的事。”

此时,季玄和萧子乾都明白赵高义的意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敌军为了补充粮草,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攻下最近的有粮仓的城池。敌军粮草不继,须得速战速决,那就只能是阳舟。从沁县去往阳舟,就会经过山谷。谷狭路窄,正适合埋伏。粮草被烧至今不过三日,待敌军休整清点后出发,眼下还走不到一半路程。如果他们现在出兵,日夜兼程,就可以在山谷设伏围剿。季玄想起去岁在汀洲城外那一战。

果然,赵高义继续说道:“据逃回来的兵丁说,郭璋他们点过灶数和粮草,这一伙乱党应该不到两万人。本将想让严副将领两万兵前往山谷伏击,不知两位殿下意下如何?”

若敌军当真要往阳舟去,赵高义所说不失为一个好计策。但季玄却想了另一种情况:“除去阳舟,邯城离沁县最近。若是乱党直接往邯城来,邯城守备不足,怕是。”

萧子乾打断他:“三弟太过小心罢。如今敌方粮草不继,撑不了多少时日。邯城有赵将军镇守,固若金汤,他们又怎么会舍近求远。况且西边的三万援军也差不到要到了。”

严守明也说道:“三殿下无需担心,若我们在山谷扑了空,就立即回来。一来一去,也不过六七日。”

三人说的不无道理,季玄到底在行军打仗上没有经验,况且他只是副将,他再不赞成,发号施令的还是赵高义。这计策端的就是抢时间,严守明领了军令,即刻点兵整装出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