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昆明池畔2(2 / 2)

加入书签

只是今日无酒。”

杨玄庆笑道:“山岚氤氲,树影婆娑;有酒无酒,其奈我何?”

李药师见自己无意间说出“切莫蹉跎”之句,恰好谐了“对酒当歌”之韵,杨玄庆竟当真联起句来,便也笑道:“崚崚青山,濯濯绿波;樽酒虽阙,池水独多。”

杨玄庆岂是吟诗联对之人?他戏言几句,本是要将李药师从悲思中引开。

此时见他心情已振,便笑道:“若以池水当酒,不出对时,咱俩人就要醉得红1颊酡酡了。”

李药师也笑道:“你我骑马舞剑之人,若再如此婆婆娑娑,磋磋磨磨,不待醉得红1颊酡酡,就已愁得白发皤皤了。”

杨玄庆开怀笑道:“可不是!《诗经》所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乃是道德文章的君子之事。咱俩人手中拿着马鞭,腰上悬着佩剑,就算愁得白发皤皤,也不过成了一对戴云冠的韦驮。”

两人相与拊掌大笑。

韦驮是佛门的护法武将,而云冠却是道士的白色文冠。

韦驮若是戴上云冠,那可真成非佛非道、不文不武的四不像了。

何况韦驮只有一尊,若是成双成对,岂不更是无稽?

谈笑片刻,李药师便将谈话转入正题:“玄庆,今日约你出来,虽是良辰美景,跑马踏青,却也另有要事。”

杨玄庆笑道:“怎么,想约我一同改行当诗人吗?”

李药师摇头笑道:“非也。想那王丞相、谢太傅都有诗作流传后世,若是只为赋诗,却也无须改行。玄庆,今日约你,乃是因为家兄有事相求。”

王丞相、谢太傅乃指东晋名相王导、谢安,他二人均是出将入相,允文允武的人物。

杨玄庆“哦”了一声,奇道:“令兄才从北方得胜归来,如今晋位大将军,功业彪炳,威名远播,他竟有求于我?”

李药师点头道:“不错,家兄正是有求于你。玄庆,你也知道,家兄多年以来,均在柱国史大人麾下。史大人与家兄曾追随令尊讨平高智慧,均因令尊厚爱,宽录功勋,才得以总管江南军务。此次突厥犯塞,也是因令尊之荐,史大人与家兄才得圣诏付予北拒突厥之任,因而得以加官晋爵。令尊德泽,莫说是史大人与家兄,就是在下,也感同身受。”

杨玄庆原本兴高采烈,高谈阔论,此时听李药师提起史万岁,他神色却凝重下来,只是望着昆明池的一池绿漪,沉默不语。

李药师转过身来,面向杨玄庆,诚恳说道:“玄庆,令尊跟前,若有史大人与家兄可以效劳之处,还请直言相告。”

李药师设辞虽然含蓄,杨玄庆却怎会不明他言下之意?他二人向来无话不谈,然而此时,杨玄庆却默然良久,方才说道:“药师,你今日究竟是为令兄而来,还是为史大人而来?”

李药师道:“实不相瞒,原是家兄嘱我为史大人而来。家兄一向尊敬令尊,然而他与史大人,毕竟有多年从属之谊。”

他见杨玄庆并没有规避话题之意,便把话说得更清楚些:“玄庆,家兄目前处境,着实为难。”

杨玄庆怔怔地把玩着手中马鞭,不经意地频频敲击池畔草丛。良久,突然转身望向李药师:“若是我求爹爹将令兄调离史大人麾下,令兄可有异议?”

李药师闻言一惊:“事态真有如此严重?”

杨玄庆缓缓点头:“此事已成定局,我也不必瞒你。”

他手持马鞭,隔着昆明池遥指北方:“渭水以北,岐山之阳,便是周原。想那周太王古公亶父晚年,欲将王位传予少子季历,泰伯与仲雍便避居江南,以让王位。”

他收回目光,转向李药师:“药师,你对此事有何看法?”<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