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默之趣2(2 / 2)

加入书签

李世民微笑道:“响应之后再度诤谏,又有何妨?”

魏征正色回道:“往昔帝舜曾经训诫群臣:『汝无面从,退有后言。』臣若心知其事不妥,却在陛下面前貌似顺从,又岂是伯益、后稷事奉帝舜之道?”

“汝无面从,退有后言”出于《尚书.益稷》。

李世民闻言,当即环顾群臣,开颜笑道:“旁人或许认为魏征举止疏慢,然而在朕眼中,却只觉他妩媚,正是因为他能如此啊!”

魏征起身拜谢:“陛下开诚布公,命臣知无不言,所以臣不揣愚昧,尽其所言。如若陛下拒不受谏,臣又岂敢一再触犯龙颜?”

魏征真是一位“妩媚”的良臣,而李世民更是一位“妩媚”的明君。

这次筵宴得他君臣连手“妩媚”,算是功成圆满。

但这却让李世民意识到,避暑的时日似乎长久了些。

加以节气已近寒露,长安不再溽热,于是隔不数日,便命起驾离开九成宫。

不过他君臣一行并没有直接回京,而朝南前往武功的庆善宫。

三十四年之前,李渊由谯州刺史调任陇州刺史,途经武功,借住驿馆,太穆窦皇后在此诞下次子李世民。

两年之前陇州校猎,亦曾途经武功,当时李世民便谕令将这自己诞生之处改建为庆善宫。

年前更在此宫之侧,为母亲修建慈德寺。

如今宫、寺皆已修成,李世民来到这诞圣之处,大宴贵臣,奏起〈秦王破阵乐〉,和之以《七德舞》。

这套乐舞发扬蹈厉,舞者被银甲、执银戟,交错屈伸,击刺往来,舞出破阵之象,以示不忘武德之本。

太常寺则为这次筵宴新编〈功成庆善乐〉,和之以《九功舞》。

这套乐舞则进退安徐,以童生六十四人编为八佾,着进德冠,屣履而舞,以象文德。

自此而后,这一武一文两套乐舞,即成为有唐一代冬至元正,皇帝郊庙飨宴的定则。

唐代官服着靴,乃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崇尚武德的舆服制度。

《九功舞》则屣履,彰显两汉魏晋的文德古风。

这样的服饰进入贞观天子的庙堂,在当时具有指标性质的意义。

魏征端坐席间,对于《七德舞》俯首不愿直视,对于《九功舞》则聚精会神谛观。

然而同样是这两套乐舞,看在出身北塞的贵官眼中,却有截然不同的观感。

此时李世民神气爽迈,意兴风发,赋〈幸武功庆善宫〉诗。

此诗以黄帝诞生的寿丘、汉高帝刘邦诞生的酆邑起始;接着提及“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的功业,以及“芸黄遍原隰,禾颖积京畿”的治绩;最后以〈大风歌〉终篇。

可谓将自己天命之子的出身、文韬武略的成就,尽寓于一诗之中。

可惜皇帝的爽迈风发,并不能让群臣感同身受。

九成宫原是隋代的仁寿宫,建成之后,杨坚经常在此听政,甚至改元仁寿。

其周边官舍虽说已趋老旧,毕竟仍堪使用。<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