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以后拿《三国演义》当兵书(1 / 2)

加入书签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其实,伏湶想要给韩齐、步临湘、陈堂邑三人,讲《三国演义》的故事,并不是他为了在三人面前,展示自己,才决定讲的。

他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他想到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本书,在后来明末反贼、后金螨清和太平天国的军队里面,几乎成了军队将领,必须知晓的兵书了。

对于将领的个人军事素质,有后世经验为佐证,伏湶知道他日后如果想要造反,那就必须要让手下的将领们,全都“知兵”才行!

想想看,方腊为什么会起义失败?

除了本身制定的造反方略不对,剩下的原因就是方腊军中的将领素质太低了。

就是方腊,军事素养也不高。

否则,方腊也不会在几乎已经席卷东南半壁,有了和大宋划江而治的情况下,就被大宋朝派遣最能打仗的西军,南下平定了。

起义前后时间,也就不到一年。

这其中,有西军能打的原因,也有方腊军队里面,将领军事素质不高的原因。

毕竟,方腊的军队,既然能够在初期起义成功,将大宋朝在东南的官军打败,其手下的兵卒,在个人武勇方面,肯定是不差的。

哪怕大宋朝在东南的军队再弱,但也不会都是菜鸡,伸头让得方腊这些泥腿子,来砍头的。

伏湶想来,若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本书能早点出世,那方腊和他手下的军队将领,制定好合适的造反方略,并且军中上下都有一定的军事素养的话,西军想要镇压成功方腊起义,那肯定是非常困难的,就是让巅峰时期的岳飞,带领最精锐的西军,也不一定能够平定这样的方腊军队。

毕竟,彼时大宋朝已经失去东南半壁的民心,除了东南世家大族以外,百姓几乎都主动起义,呼应方腊,没有民心支持,哪怕岳武穆再厉害,也不一定能够把代表着东南民心,手下又有一批拥有一定军事素养将领的方腊叛军,给平定。

当然,伏湶说方腊军队里面,将领军事素养普遍不高,绝非他胡编乱造。

其中原因,也很简单。

那就是方腊军中,普遍都是识字不多,甚至于就是文盲的泥腿子。

虽然大宋朝的评书早已在市井流行,但历朝历代,并非所有书籍,都能让民间随意传播的。

像《孙子兵法》、《尉缭子》、《吴起兵法》这些古代兵书,全都是封建朝廷垄断的军事机密,私学兵法,甚至普及兵书内容,就会被问罪。

这一手,成为了封建王朝最有效的降低平民百姓起义的危害的手段。

毕竟,就算平民百姓初期造反成功,但军事素养低的他们,遇到军事素养高的朝廷平叛军队,自然是不可能对付得了朝廷军队。

当然,即使这些兵书,偶有流传到民间,封建朝廷也不怕,毕竟只要兵书内容不普及,百姓没人讲解兵书,那在文盲眼里面,这些兵书也等同于天书,只有少部分能够自学的泥腿子天才们,才能在造反中,对付得了官军。

在所有的农民起义战争中,绝大多数农民领袖都是不懂兵法的,因此朝廷镇压他们也毫不费力。

而这种情况,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本书出世之后,就彻底改变了。

看了《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之后,平民百姓们在不知不觉中,便学会了兵法。

明末反贼、后金螨清和太平天国的诸多将领,就是看书知兵,哪怕不识字,也会找人来说书,传播军事知识的。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将白话小说当成兵书,简直是胡闹,肯定是会打败仗的,但历史证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本书,还真能当打仗和造反的教科书。

明末张献忠之所以能纵横天下,就是因为他在行军打仗时,经常找人给他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所以他手下的将领军事素质都很高。

甚至于,张献忠留下的军事遗产,最后还成了日后南明抗清军队里的主要势力。

而在明末农民战争中,张献忠不是唯一一个喜欢《水浒传》的领袖,许多义军首领沿用了《水浒传》的人名或称号,如张汝金混名燕青、许得住混名雷横、王中孝混名宋江。

他们在作战中,将《水浒传》中的计策融会贯通,让得明军苦不堪言,甚至于最后打到北京城里面,建立了大顺朝。

在一次作战中,明末农民军趁着天降大雪突袭明军大营,俘获了明军主帅。

对此明军主帅很好奇,曾向农民军发问:“你们不识字,不通兵法,何以知道利用此天时?”

明末农民军将领却是回答:“吾等不知兵法,只知宋公明雪夜赚索超耳。”

正是因为出于对《水浒传》的仇视,所以在明崇祯年间,朝廷便开始大力禁止《水浒传》传播。

当时,山东爆发李青山起义,李青山义军在《水浒传》的影响下占据了梁山地区。

李青山被镇压后,崇祯皇帝立即下令“凡坊间家藏《水浒传》者并原版速令烧毁,不许隐匿”。同时还命人丈量梁山,将此地收为国有,以免再有人效仿宋江在梁山发动起义。

而后金螨清,就更是如此。

当时的建州女真人,原始部落气息还很浓,和大明朝相比,社会制度十分落后,根本就不完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