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古代兵制与戍边(2 / 2)
秦朝的郡县兵平时驻地在地方,战争时由秦朝中央统一调遣,且这部分军队也是秦军作战主力。
汉承秦制,其军事体系与秦朝相。将军指挥部在野地宿营搭建的帐篷被称为“幕府”,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军队建制和编制仍相当混乱,且史料记载也不十分明确,毕竟那时正值民族大融合阶段。
到了西魏和北周时期,朝廷创建了“府兵制度”,而后的隋、唐时期则继承“府兵制”,并取消了战国以来沿用的“伍”。唐玄宗后“府兵制”被“募兵制”取代,且长期募兵形成军阀割据,最终瓦解唐朝。
到了两宋与辽、金、元对峙时期,北方金朝实行的是“猛安谋克”制度;蒙古帝国实行“千户制”;宋朝实行“职业军制”,即花大价钱招募青壮年从军,并将军权牢牢控制在文官手里,且排挤武将。
宋军战斗力底下,主要原因是除了当权者始终防范着出现类似唐末五代的“军阀割据”之外,便是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得国不正,在民间的口碑不好。此外,就是宋朝战略收缩。
宋军在平时和战时的编制区别太大,运转效果很不理想,除了后期出现的“岳家军”战力稍微可圈可点外,其他一无是处,就算抗金名将韩世忠凭借六千水师阻截几十万金兵于“黄天荡”月余也枉然!
因此,古代军营建设最好者乃明、清两朝,即明朝的“卫所屯兵”制和满族的“八旗制度”。不过,明朝的“卫所制”也能追溯到古代建营模式,因为在明朝刚建立时,天下纷争,生灵涂炭,哀鸿遍野。
当时,中原大地早就被战争蹂躏得元气大伤,而连年战争让百姓根本缴纳不出赋税。于是,朱元璋从建立明朝开始,就一直思索着如何让军队既能有战斗力,又能够自给自足,于是想到了“屯田”。
历史上的“屯营模式”即“屯垦戍边”,而东汉末年曹操的“屯田制度”给了朱元璋极大启发。尽管“屯田制”由曹操开发,但却在朱元璋手里被用的炉火纯青,因为这“朱皇帝”出身低微,最深谙民间疾苦。
于是,朱元璋即“朱重八”设立了“实地驻军”兼“家属屯田”制度,将荒废了的土地,由驻军进行开发,当土地开发到适宜耕种后,则进行迁民屯田,将土地资源较少的流民迁往这里与驻军和睦相处。
因此,耕种在明朝军营中变成“世袭制度”,而劳动者可拥有其开发的土地所有权,乃鼓励屯垦。
这是催木匠通过精神力扫描后发现的有趣现象,想必是明朝卫所的特点,有利于发展地方经济。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本书!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小说。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