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专家出错(2 / 2)

加入书签

孙队长说:小伙子,侦缉工作的的原则就是依靠群众、抓住战机、积极侦缉、适时破案,我当年才参加工作时,讨论案件也不敢发言,此后经常发炎就锻炼出来了。不要紧,有什么看法大胆提出来我们探讨。

得到最高长官的允许后,我嗫嗫嚅嚅地发表了我的观点。

第一,从覃家驹墓室外建的牌坊、墓楼、十二生肖雕像、青石板路、墓楼来看,要花费大量银子,覃家驹虽然是一方土皇帝,但毕竟管辖地域有限,无非相当于现在几十几个乡镇或者两、三个县,治所财力有限,这不应该是故意布下的“迷魂阵”,绝对不是假墓。

第二,从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活人墓”习俗来看,我们现场勘查还没有结束。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自古就有人去世前先修坟墓的习惯,这种“活人墓”因主人的地位、经济实力不同而有不同规格。坟墓小的人死之后将装有尸体的棺材从“封口”推进去,坟墓大的可以将棺材从“封口”抬进去,将棺材放到预定地点后,再堵死“封门”。特别好的坟墓可以修地宫和墓楼,有墓楼的坟墓一定有地宫,有地宫的坟墓不一定有墓楼。地宫内都有大量陪葬品,甚至还有殉葬的人,没有陪葬人员的一定有陪葬俑,这样才阴阳相配,这种风俗现在还在武陵山区流行。我认为,覃家驹的坟墓一定有地宫。

第三,从县文物管理所专家给我介绍的情况来看,覃家驹的棺材用金丝楠木制成,高三尺三寸,重一千八百八十八斤,需要三十多个人才搬得动,但棺材明显大于盗洞,说明棺材没有被抬出来。

第四,从现场留下燃烧完的蜡烛来看,其放在正西方位置,这是盗墓者盗墓时为了发现僵尸出现而点的。历代盗墓者特别是盗窃大型墓葬的人,业界称之为摸金校尉或者倒斗使者,他们进入墓室都要在正西方点燃一支蜡烛,如果蜡烛熄灭,必须停止盗墓,迅速离开墓室,否则墓主人将发起反击,大多以僵尸形式出现。这一点充分说明盗墓人极有可能是职业性犯罪团伙。

第五,从墓楼的空间结构来看,墓室没有发现棺材,存放棺材的墓室只能向地下延伸。按照覃家驹的身份,一级墓台不可能用泥土、条石封死,一定有某种机关打开地板上的条石进入地宫。从现场勘查情况来看,进去的是三个人的脚印,但出来的只有两个人的脚印。从现场的标枪来看,它比十八般武器中的标枪要短得多,枪头有新鲜碰撞痕迹,这不是覃家驹生前使用的兵器,也不是墓室兵器架上陈列的兵器,应该是地宫机关发出的暗器,射击到坚硬的石头上留下了新鲜碰撞痕迹。从现场遗留的利箭来看,历经百余年,箭头应该锈蚀,但每个箭头都有新鲜碰撞痕迹,这利箭也是地宫暗器之一,应该是地板打开之后发射出来射击到墓壁石头上留下的痕迹。我认为,应该还有嫌疑人被锁闭在地宫里,这人是我们破案的重要突破口。

综合以上意见,我建议复勘现场,寻找机关打开地宫,抓获盗墓者,审讯拓展其他盗墓人员和兵器下落。<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