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1 / 2)

加入书签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小雨在王老夫身边,随时能够照顾她。一行人沿着村子里的笔直的道路,来到村子的西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规划出来的各家的养鸡舍,还有几家猪舍。

在离村子有二百米处,还有一个单独的院落,这是刘年华家的羊圈,他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老两口也非常勤劳,在杏花村算得上是富裕的大户。他最多的时候能养上百只羊。现在虽然年纪大了,家里还有几十只大小不一的山羊。

钱老太太问身边的小雨:“为什么那家离村子这么远?”

小雨急忙解释道:“那家是我一家子的伯伯。他有四个儿子。现在也都成家了,有两个儿子考上大学去了别的城市。两个儿子在村子里有房子。他们老两口养羊,生怕影响村子里的人,单独要求离村子稍远一些。”

刘梅指着山坡下那片果树林,笑着对老人们说:奶奶,你们看那一片果树林。每当春天来临后,这里的一颗颗杏树,桃树,梨树,就像一颗颗美丽的花树,整片山区就是花的海洋。

先是粉红色的杏花,随后就是鲜艳的红色桃花,接下来就是洁白的梨花。当坐下许多果实后,花瓣就随着春风飘落,地上就像铺上了花色的地毯。再等两个多月后就会有成熟的果实。果实累累,果香在空中飘荡。

老人们随着小梅的描述也逐渐展开了遐想。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幸福的微笑。就像一幕幕的画卷展现在大家眼前一样。

王老夫人看到其间还有一块块梯田,问道:“这里缺水才栽果树可以理解,那些梯田种的什么?

小雨急忙解释道:“种红薯的和花生。这里的确缺水,红薯与花生还是可以的。明年等果实成熟后,我会给你们送过去一些尝尝看看,小梅说得没错。我们这里的水杏和寿桃的确非常好吃。”

一行人绕着村子走回到北面出村的公路上,站在村头观看整个山庄,又是另一番不同的景象。

度假村北面是崇山峻岭,植被覆盖了整个山坡上,就像给大山披上了一件绿色的蓑衣。其间有松树,柏树手拉手,在微风中不停地摇晃,不知经历了多少年,它们手牵手,肩靠肩,就像至爱亲朋总是亲不够。

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是山下的湖水。它像锃亮瓦亮的明镜,又像黑绿一颗硕大的翡翠,凝碧晶莹;更像神奇的明珠,充满了诗情画意。夕阳的余晖在微漾的湖面斑驳出一幅水墨画,默默地陪伴着周围的大山与山泉,静谧而祥和。

当微风轻拂湖面泛起一圈圈涟漪,波光粼粼,使整个湖泊就像九霄的神仙斟满的一盅琼浆玉液,随时都会细细品尝。

当夜幕降临时,他们回到度假村。

省里的领导回去了,两个秘书正陪着老人家坐在楼前的广场上正逍遥自在地喝茶,聊天,欣赏着山庄夕阳西下的美景。

她们回来,小雨去了饭厅问:“做的什么饭?”

大厨笑着说:“那位领导过来说,做几个小菜,做些手竿的鸡蛋面,还有大米饭,鸡蛋饼与小咸菜。”

“行。晚饭吃点清淡的也好。”

当大家来到饭厅围坐在餐桌旁时,钱老看到服务员拿来红酒,急忙对小雨说“不喝了,中午喝了不少。吃饭吧,晚上好好休息,你三个伯伯想明天去山上看看。”

“好吧,如果伯伯想体验一下收获的感觉,就抽一天时间,我们一起刨红薯。”

小雨是想既然老人们来到这里,就让他们体验一下田园生活。感受一下诗人陶渊明笔下的《饮酒其五》里的诗情画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不错,我还真想体验一下田园丰收的感受。”王老笑呵呵地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