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信用货币(1 / 2)

加入书签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第四百六十一章信用货币

从苏松道商业银行获得李文博的批准建立,并获得国家债券的代理发行权开始,苏松道商业银行其实就已经代行了部分央行的功能。

而且随着国债和苏松道地方发展开发专项基金债券的公开发售,苏松道商业银行的信用也在苏松两府十三县之中慢慢的建立了起来。

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人冲着苏松道商业银行的高存款利率,将银票和现银从钱庄转移到了苏松道商业银行,换成了苏松道商业银行的存票或者是金票之后,苏松道商业银行其实已经在一定的条件下,具备了发行货币的可能性。

当然,苏松道商业银行发行的货币,并没有直接被称为钱,而是称为代金券。存入银行的钱,储户拿到手里的,是存票。而储户从银行取出来的,则直接是金票或者是银币:金票是大面额的,银币则是小面额的。

但不管是金票还是银币,在苏松道商业银行中,都被称之为代金券,意思是暂时代替金银的纸票,而且跟银票一样,都能够与真金白银通兑通换。所以,它在本质是,也是一种信用货币。

只不过银票大多只是钱庄私下刻印,并且以钱庄的信用作为发行根基,一旦钱庄信用丧失,银票也就会存在作废的可能。而苏松道商业银行发行的代金券,作为信用担保主体的,却是苏松道钦命总理大臣衙门,是镇府的官方机构。

因此,从信用上来讲,当然还是苏松道商业银行要来得高一些,更何况苏松道商业银行还利用高存款利率,低贷款利率,大量吸收存款,放出贷款。更何况还占据了国债的独家发行权。

苏松道商业银行成立不到三个月的时候,就因为发行国债,吸收了大量大面额的银票。之后,识字便拿着这些银票,将苏松道两府十三县以及周边府县经营钱庄的商户全部召集了起来,然后十分霸气的宣布,要么合作,要么滚蛋。

合作很简单,钱庄的银票,银行认,但存在钱庄里的现银,则要全部送到苏松道商业银行的地下金库,集中保管,并换成苏松道商业银行发行的金票以及银币。

钱庄的牌子也要取下来,换成苏松道商业银行xx营业点的牌子。钱庄每年坐享其成,根据吸存放贷的多寡,从苏松道商业银行获得利益分红。

要是不想合作,那就更简单了,把银票直接还你,把银子拿来,咱就银货两讫,你爱干嘛干嘛去,苏松道商业银行也不会故意压榨你,只不过以后你家的银票想要拿到苏松道商业银行来兑换嘛,对不起,你这银票咱银行不认,你爱在哪兑换,在哪兑换去!

以苏松道商业银行现在的强劲势头和信用力度,要是苏松道不认哪个钱庄开出的银票,那这种银票慢慢的就会因为流通受阻,丧失信用,最后慢慢消亡。不管什么货币,不管多么坚挺,一旦无法流通,都将注定要走向消亡,这是铁打不变的必然规律!

要么合作共赢,要么被苏松道商业银行拒之门外,慢慢消亡,摆在周边钱庄老板面前的就这么两条路,只要稍微有点头脑的,都知道该做何选择。

因此,到了崇祯三年年底的时候,周围所有经营钱庄的商户老板,全都被纳入了苏松道商业银行的体系范畴之中,将手中吸收的存款和放出去的高利贷,全部转到了苏松道商业银行的名下。

而那些商户老板,如果想入股的,也可以继续向苏松道商业银行进行投资入股,银行根据入股金额,确定其所占股份,但原则上,所有私人入股金额,不超过苏松道商业银行总资产的百分之四十九。

而那些不想入股的,也可以在钱庄改头换面成商业银行的营业点后,根据每年吸收的存款和放出去的贷款的多寡,获得银行给予的奖励分红。但是银行营业点里的工作人员的所有费用支出,都将由原商户自己承担。

也就是说,不想入股的这些商户,只是名义上换成了苏松道商业银行的营业点,事实上还是由商户自己在经营打理,只是将以前经营的银票,换成了苏松道商业银行发行的金票和银币罢了。就跟联营一样,这种营业点依然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而在苏松道商业银行采用这种温和的手段统一钱庄业务后,苏松道商业银行已经具备了发行新的可以代替银票流通的信用货币的物质基础。

经过三个月的准备,包括建立印钞厂和铸币厂,设计印制新版具有极高的防伪标识的面额一百元、五百元、一千元、两千元、五千元、一万元、两万元和最高五万元的以金色为主要基色的金票。

每一张金票上都有一个具有唯一性的防伪编码,并且必须要有苏松道商业银行和苏松道钦命总理大臣衙门的共同签章,才具有法律效力和直接兑换等额面值金银的权力。

不过,从银行用银子或者是银票换取金票,不会收取任何手续费,但如果用金票提取银两,一万元以下的,收取百分之一的手续费,一万两以上的,除了收取百分之一的手续费外,还要提前三天预约。如果没有预约,则属于紧急提款,需加收百分之三的紧急提款手续费。

规定这个提款手续费,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苏松道商业银行即便整个了苏松地区所有的钱庄的资源人脉,手中掌握的现金银两依然不多,而且又押解了两千八百万两的现银进京,解缴国库,苏松地区的现银总体保有量,一下子就萎缩了许多。

也就是说,苏松道商业银行保有的现银数量本来就已经不是很多了,但市面上流通的货币量却是越来越大。一旦被人利用,发生挤兑现象,苏松道商业银行关门恐怕就是瞬息间的事。

苏松道商业银行本来就是靠信用为生的,如果发生挤兑,却又不能一下子满足所有人的现银兑换需求,信用体系将会瞬间瓦解。失去了赖以为生的信用体系,苏松道商业银行想要再从储户手中吸收存款,无疑就是痴人说梦,根本没有一丁点的可能性!

失去了信用,苏松道商业银行倒闭也是就一瞬间的事,甚至还有可能连累到苏松道钦命总理大臣衙门跟着倒霉,在民众中失去信用基础,连带着朝廷发行的国债,想要再卖出去,也几乎没那个可能了。

因此,苏松道商业银行才不得不提出这个金票兑换现银加收手续费的条款,让储户,特别是大客户,尽量减少现银兑换的可能,同时也变相的增强了商业银行发行的金票和银币的强制流通性,减少了挤兑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而商业银行发行的小额银币,采用圆形、刀形以及三角形三种硬币形状,分别代表圆角分三种不同的银币单位并且从形状上加以区分。

而银币的面额都不是大,最大的面额也才十元,与十两现银等值兑换,最小的三角形一分银币,仅与一枚大钱等值。而通过圆角分的兑换比例体系,苏松道商业银行也彻底将铜钱(大钱)与白银的兑换比例,固定在了1000比1的比例上,一千枚大钱,跟一两银子等值。

而在苏松道境内,从崇祯四年五月初一,也就是蒸汽牵引动力车试车的那一天开始,私人不再允许使用铜钱和现金白银进行商业活动,也不允许私下里进行铜钱和白银的兑换交易,所有的兑换交易,都必须经过苏松道商业银行的手进行。

也就是说,从崇祯四年五月初一开始,苏松道内,所有的商业活动中,必须要使用苏松道商业银行发行的代金券,个人可以拥有白银或者是铜币,但却只能拿到苏松道两府十三县之外的地方去使用,不能在苏松道境内使用。

在此之前的两个月,商业银行就开放了兑换窗口,工作人员和各地的里正衙役,也是挨家挨户的进行宣传动员,所有个人拥有的白银或者是铜钱,都可以在商业银行进行兑换。而在五月初一过后,个人将不能够再用白银或者是手中的铜钱进行兑换,只能拿到苏松两府十三县之外的地方去使用。

而外来商贾,抵达苏松后的第一件事,则是将手中的散碎银子和银票兑换成银行发行的金票或者银币,至于他们手中的铜钱,银行则是直接拒收,不能进行兑换。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大明地域宽广,有些地方的银价高,铜钱贱,一两银子甚至可以兑换一两千个铜钱。

要是有人利用苏松商业银行铜钱与银子的固定兑换比例的空子,从别的地方大量兑换铜钱,拿到苏松商业银行来,兑换成金票,然后又兑换成银子,一转手,即便是扣掉商业银行收取的手续费,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