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鬼道前后辈(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那里到底是什么鬼地方?怎么整个房子都是浮起来的?真特么的邪性……”陈尚洲小声地自言自语道。
玉儿立即在陈尚洲的意识中输入了一段话题。
传说中,地府的第一站地是一座庙宇,称之为地庙。任何出入者想要进入地府之前,都需要在这里登记接受审核。
传说这个地庙的中间一张棕红的桌子,上有放有一本《户册》,记录每个人所在的户籍和详细资料,其中包括本地的山川河流、人口牲畜、人员多少等等。
当人的阳寿已尽要去阴间时,阴兵就会拿着勾魂牌押着人的亡魂到这里,然后打开《户册》进行核实,确认此亡人的身份,已经是否寿终正寝,生前品行作为如何,然后登记造册,在批票上盖上大印,才能去前面的忘川河。
陈尚洲仔细的看着那团红里发黑的雾气,然后又看了看那张乌红的案桌,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不到三百平方米的小房子散发出一种强大的气场,给陈尚洲一种深重的心里压力。
陈尚洲不愿去惹麻烦,便想绕道而行。
但当他刚刚走出几步的时候,前方的空气中,有一道透明的隔断,就像是一层玻璃墙一样,挡住了他的去路。不注意还不容易发现,用剑碰触墙面时,却立刻火光乍现,看来硬闯是肯定不行的。
“看来不进去登个记不行啊!人家不给开门”陈尚洲无可奈何地对自己说道。
陈尚洲返身走向小庙,上下仔细打量了一遍这座地庙,发现这个建筑的材质远看像是石砖,但其实里面都是合金属的材质,只不过风格偏为古老。
他将抢来的身份牌试探着放了进去,里面没有反应,又试探着将手臂放了进去,房间里依然没有任何反应,最后陈尚洲心一横,大跨一步走了进去。
房间内所有的东西都是悬浮在空中的,陈尚洲进来后才看清,原来这红色的案桌整体都是由红色的石头制成的,表面根本就不是漆,而这红石不知道是什么材质,内部发着一团团的灵光。
红色的桌面上刻着很多字迹,一行一行的,这里的一切都没有时间的痕迹,所有的文字都像是刚刚刻上去的,虽然看不出年代,但是文字本身却大有不同。
最前面的几排文字根本就看不清,文字怪的难以识别,似乎是好久以前了,后面看见了几行好象是鬼文,陈尚洲认识鬼文,他看到了一排清晰的鬼文,字迹非常工整,内容大概的意思是:“恭晋****”,“岁贡****”等等。落款是:“‘鬼道’张道陵”。
祖天师张道陵字辅汉,是张良的八世孙。他身长九尺三寸,浓眉大脸,红顶绿眼,鼻子高挺,眼睛有三个角。垂手过膝,有浓密的胡子,龙行虎步,十分威武。汉光武进武十年生于天目山,他母亲梦见巨人自称是魁星下降。身穿锦绣并且拿了一枝奇花给她。他母亲接过来就醒了,只觉得满室异香,整月不散。由此感应而怀孕,张道陵诞生那天,有黄云笼罩在房子上,紫气弥漫在庭院中。房间里光华如有日月照耀,并且又闻到梦中的异香,久久不散。
张道陵自幼聪慧过人,七岁就读通了老子《道德经》,天文地理河图洛书地无不通晓。后来被选为贤良方正的官,然而虽然做官,而他却志在修道,不久就隐居到北邙山里,有一只白老虎衔神符送到他座榻旁。汉和帝曾经赐他做太傅,并封他为冀县侯,三次下诏他都婉拒了。他后来到了四川,爱上四川的山明水秀,于是就隐居在鹤鸣山上。山上有只石鹤,每次一叫就表示有得道的人来了。张道陵在此苦心修道,不久就听见神鹤的叫声。
张道陵和弟子王长一起修炼龙虎大丹,一年有红光照室,两年有青龙白虎来保护丹鼎,三年丹成,他也就成了真人。不久他又遇到神人指点,修成了最高的道术。他能飞行天上,能听见极远的声音,又能分身隐形,比如他能一面在池上划船,同时又在堂上吟诗,变化万千、神奇莫测。
相传,张天师在鹤鸣山修道传教时,恰逢地方瘟疫肆虐,生灵涂炭,十室九空。为拯救苍生于水火,天师将自创金丹术和极富道教特色的人体医学思想加以整合,研制出祛病健体的神秘草药配方。
张天师将药浸于酒中送于百姓,瘟疫得以祛除。百姓病除之后感觉身轻体健,精神焕发强于从前。因药入酒,酒带药行,药促酒力,使酒醇香甘怡,沁人心脾且功效神妙,百姓感念天师施救苍生之恩,赞誉此药酒为“妙沁神酒”,即为当今著名妙沁药酒。
顺帝年间某夜,太上老君降临在他住的地方,授给他雌雄剑和许多符,要他诛灭横行四川的六大鬼神。张道陵精修千日,炼成了种种降魔的法术。不久八部鬼帅各领鬼兵共亿万数为害人间,他们带来各种瘟疫疾病、残害众生。张道陵于是在青城山上设下道坛,鸣钟扣罄,呼风唤雨指挥神兵和这些恶鬼大战。张道陵站立在琉璃座上,任何刀箭一接近他就立刻变成了莲花。鬼众又放火来烧,真人用手一指,火焰又烧了回去。鬼帅一怒又招来千军万马重重包围,不料真人用丹笔一画,所有鬼兵和八大鬼士都纷纷叩头求饶。但是他们口服心不服,回去后又请来六大魔王,率领鬼兵百万围攻青城山。张道陵神闲气定,不为所动,他只用丹笔轻轻一画,所有的鬼都死光了,只剩下六人魔王倒在地上爬不起来,只好叩头求饶。张道陵再用大笔一挥,一座山分成两半把六个魔王困在里面,动弹不得。于是魔王只得答应永世不再为害人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