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章 迁先帝,灭宗藩,覆顺贼(1 / 2)

加入书签

 李啸既称帝,首先自是对手下有功将士论功行赏,各赐官位爵衔,全体将士亦各有封赏,于是,群臣大悦,将士皆欢。

不过,李啸却没有象先前的开国皇帝那样,做诸如大赦天下之类的应景之举,而是依旧把这些犯人依先前条例,加以处罚和惩治。

来自现代的李啸,当然知道,法律对于国家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这些犯人,就该为他们犯下的罪行,得到相应的惩罚,决不可因为朝代更替而加以减免。

对恶人坚定不移的惩罚,才是对百姓最为有效的保护。

李啸更是认为,在将来合适之机,更要突出并彰显法律之地位,使其得与君权并重,对国家实行长期而稳定的管制,当可确保长治久安,让大唐帝国得以比泰西诸国,能更快更早地进入近代国家。

且从长远来看,如果能走好这一步,方才对国家,对民族,最为有利也最为长久的福泽呢。

至于前往塔斯可尼亚岛的原安平皇帝,现在的归命侯朱慈炤,李啸已派出专人,由唐军水师全程护送,前往他的分封之地而去。

朱慈炤一行人,由十余名太监及宫女作为陪同,登上一艘鹰击级战舰,在大批唐军水师陪同下,从天津港出发,一路兜转南下,直往澳洲而去。

这个年仅十二岁,安静内向的少年,一路上表情平静,言语恭敬,倒是令船上一众水师兵卒对他大有好感。

而对于朱慈炤来说,前往这样一个初沾汉化的海外孤岛,远离朝政与纷争,与世无争地安静生活,从而保全明朝国号,保全自已的性命与前程,保全崇祯的血脉与祭祀,可能是一个最好的结局了。

李啸还打算,等朱慈炤再大一些,到了适婚之龄,便将自已的小女儿李琼许配给他,以示恩宠与眷顾。

只是不知道,他之所以要这样做,是不是也多少因为,有良心愧疚的原因在其中。

水师船只在海上行走了约两个多月,终于顺利抵达塔斯马尼亚岛上,来到了这块李啸为朱慈炤划定的,可以继承明朝国号的小小封地上。

令朱慈炤没有想到的是,在这岛上,那弘光伪监国朱由崧,竟亦在其中,恭迎他到来。

原来,当初朱由崧被郑芝龙手下兵卒打残,以至半身瘫痪,却还强行从福州运往澎湖后,便一直在澎湖休养。

由于背负着前明伪监国的称号,朱由崧心下一直心惊胆颤,生怕李啸何时不高兴了,便寻他一个罪名,将他斩首了事。

好在李啸心胸宏大,在听知了他现在这般有如丧家断脊之犬的惨状后,对他倒还颇为同情,故放了他一马,只是将他的爵禄与大部家财罚没了事,对他本人,倒没有实施进一步的惩治。

朱由崧虽失官爵与家财,但就此保住性命,实是万幸之至。只不过,现在的他,人虽还在澎湖,却已腆颜其处,极其羞见故人。

后来,在听闻李啸登上帝位,改朝为唐,并派出朱慈炤前往塔斯马尼亚岛继续明朝封国时,他便动了心思,上书请求朝廷派他同去此岛,以远离纷争,颐养天年。

对于朱由崧的这个要求,李啸思虑良久,最后也加以同意了。

毕竟,这位前明的伪弘光监国朱由崧,身名俱臭,也再无任何政治资源可用,让这样一个半身瘫痪的残疾人去那遥远安静的塔斯马尼亚岛上避世度日,倒比让他继续留在澎湖这样一个唐军正在大规模建设的海军基地,倒要强得多。

只不过,李啸要求,朱由崧只得带上几名家仆前往,不可再带任何人前去。对于这个要求,朱由崧自是一口应诺。

毕竟,现在的他,再无任何政治野心,只想着去一个遥远偏僻之境,安度余生,便是足矣。

在塔斯马尼亚岛的海岸上,瘫痪半身坐在一张木床上的朱由崧,见到了神情憔悴,却总算平安到达的朱慈炤。

二人论起关系,算是叔侄,只不过,这一刻二人相见,皆是百感交集,却又皆不发一言。

是啊,还能有什么好说的呢?

朱由崧来此了此残生,朱慈炤在这里悄然度日,除了可能一个死得早一个死得晚些外,又能有何差别呢。

很快,岛上便有李啸提前派出的文官过来,先是打发朱由崧回家,再迎接朱慈炤去岛上那为他建好的小小宫殿居住。

从海岸到王宫,是一条蜿蜒曲折的窄窄水泥路,朱慈炤在众人的陪同下,缓步前行,最终消失在道路的尽头。

李啸称帝半年后,天下大定,秩序井然,各地的残兵余匪,皆被剿除杀净,全国范围内,各地百姓终于重新安居乐业,过上太平日子。

宁当太平犬,不为乱世人,这般惨痛的经历,只有真正经历过战争苦难的人,才能最终明白,也才能真正切身感受。

见国中大定,时机已到,李啸遂又颁布旨令,命令各地官员,大力清查收缴前明的皇亲国戚以及各地藩王宗族的多余田产,让他们不再独享超越普通百姓的好处与特权。

这项工作,本来是要登基之后就立刻要开始进行的,但李啸为了稳妥起见,还是容忍了他们半年,等国中局势稳如磐石之际,才决定对他们动手。

不出李啸所料,这些在改朝换代中,尚且保持平静的前明宗室与贵戚,见到李啸终于开始拿自已开刀了,顿是皆怒火中烧,纷纷起兵反抗。

这样小规模的骚乱,没有百姓支持与周全计划,自是被唐军迅速镇压,随即剿灭。

李啸对他们自是毫不客气,立即下令,全部夺其爵禄官衔,没收其全部田产家宅,首犯斩首,从犯流放西伯利亚,永世不得回返中华故地。

于是,多达千余人的明朝宗亲与藩王权贵,被李啸斩首处死,一时间,国中震怖。

其余参与反叛的朱氏皇亲宗族,尽皆流配西伯利亚,而没收的财产尽入国库,田土则全部分给无地百姓。

李啸这般举措,实是借力打力,又拔除了一个巨大隐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