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觐见(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在卫龙看来,这是封建的糟粕,历史的臭屁,绝对不能信。
充其量,只是书生的无奈选择,只是文人的无病呻|吟,绝对不是君子的作风。
真正的君子,讲究良心,讲究气节,讲究血性,正所谓,君子一怒,血溅五步!
也就是说,君子报仇不隔夜,不可能“十年不晚”。那是无能的体现,也是血性的消磨。
所以,卫龙嗤之以鼻,信奉自己的理念――不爽就干。当时,在伙房中暴打蔡仆,就是这个原因。
如果认真体会四个字,内涵全然不同,简直不要太贴切。
表面上,是冲动,是无脑,是愣头青,是神经病;实际上,是豪迈,是热血,是血性,是无畏。
因此,它无比契合明国的时政大局,立刻点燃年轻的血液,引起修士的共鸣。
几千名修士无不应和,无不大喊大叫:“不爽就干!不爽就干!不爽就干……”
汇成的声浪,响彻云宵,差点掀翻鸿胪寺的主楼,直到声嘶力竭,才渐渐地消停下来。
这一刻,修士们热血沸腾,饱含各种情绪――激动、认同、赞赏、尊重、景仰,甚至崇拜。
嗤!
魂海中一声轻响,意味着卫龙凝成第六片真叶,底蕴再增一分。
没有人知道,简单的四个字,随着卫龙的成就与名声的扩展,也跟着传扬开来,最终成为民间流行的口头禅,成为修士的行为准则,给卫龙带来许多的真叶,也给明国带来巨大的变化。
在不久的将来,明国子民的整体血性,甚至超过了秦汉,再也不是“崖山之后无中国”的疲软。
所谓崖山之战,发生于粤省的新会,是宋元之间的最后决战,是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双方的参战人数高达50万。到最后,陆秀夫背着少帝赵m,投海自尽,忠心耿耿的十万军民,跳海殉国,场面极为悲壮。
从那以后,蒙元统一中国,华夏族群第一次被外族整体征服,所有人沦为色目人的奴仆。
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不仅造成文化的断层,也造成文明的倒退,还造成血性的退化。
随后,明朝闭关锁国,特务机关极力迫害,“大公鸡”的血性再次消退。
到了满清一朝,大兴文字z,强制剔发,强制易服,严密控制意识形态,不仅在脑后留下辫子,也在心里留下辫子,再加上种族大屠杀,以至于“大公鸡”的血性彻底消亡。
如今,卫龙吼出简单的四个字,引起修士的共鸣,点燃年轻的血液,必将带来血性的恢复。
这才是立言的重大意义。
密室中,朱雨铃心花怒放,乐不可支,像一只欢快的鸟儿,高兴地问:“父皇,怎么样?我亲自推荐的卫龙,算不算明国的李白?”
“算不算李白,朕不敢断言。不过,他说的‘不爽就干’,倒是让朕想起了骆宾王,以及骆宾王的讨武檄文!”
骆宾王是唐朝名士,号称初唐四杰,文采斐然;讨武檄文是李敬业征讨武则天的一篇文章,由骆宾王执笔。
朱雨铃不解地问:“哦?这四个字与骆宾王有什么关系?”
“论及鼓舞士气、折服人心的本事,骆宾王洋洋洒洒数百言,还不如简简单单四个字!国师,你怎么看?”
“不爽就干,话糙理不糙……”刘伯温简要地点评,又捋着颌下的三绺长须,指出不足之处,“胜在通俗,输在粗俗。依老臣之见,恐怕难登大雅之堂!”
朱元璋马上反驳:“不!话糙才好,理不糙更好!这小子的立言非常精妙,简直妙至毫巅!”
王公公满脸懵逼,恭谨地请教:“请恕老奴愚钝,不知陛下之言何意?”
“朕问你,骆宾王的讨武檄文,文采好不好?”
“那是名垂千古的佳作,文采冠绝天下!”
“那你还记得几句?念几句给朕听听!”
王公公抓耳挠腮,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怎么?念不出来?”
“老奴未曾读过讨武檄文,以至于胸无点墨。”
朱元璋予以严厉的训斥:“哼!不学无术!”
顿时,王公公急了,赶紧卖弄:“老奴学识浅薄,让陛下见笑了,真是罪该万死!然而,老奴并非不学无术,至今还记得骆宾王的诗!”
“念!”
王公公头一仰,背诵骆宾王七岁所做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朕问你,为什么不读檄文?为什么记得《咏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