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敲定【求追读!】(1 / 2)

加入书签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k姐。”

陈南来到公司,又见蔡亦侬。

蔡亦侬脸上略有疲态,没跟陈南卖关子:“《鱼美人》敲定了,你是男三号江云飞。”

她叹一口气:“我跟李导想帮你争取男二号,但是堂本刚这个角色比较讨喜,被夏老板定给自己家的艺人。”

反派出道,这不是好事。

一旦给观众留下印象,先天感官就不好,有损路人缘。

即使在后世也有大把的演员从不演反派。

给陈南争取到这个角色,蔡亦侬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没事没事。”

“江云飞就挺好。”

陈南却一阵兴奋。

影视积分的综合评定,其中‘番位’的权重排在第一,可不管什么反派不反派的。他这个男三号排在四番,比孙俐饰演的金牡丹还要高出一位,不算低了。

只要能演,积分肯定不低。

傻子才不接呢。

至于观众缘,一部剧能影响什么?

下部剧再赚回来就是了。

“你不懂。”

蔡亦侬却对这事耿耿于怀,拉着陈南痛陈利害,又抱怨两句选角不自由:“下部戏我一定给你挑个好的。”

絮叨一阵。

然后就是签合同。

“夏老板很是夸赞你的剧本,赞你才华出众,最后决定剧本一字不改,给你算一万二。”

一般来说,在电视剧拍摄前,大部分剧本都需要进行改编和修订,以适应电视剧制作的需要。改编包括剧本结构的优化、角色设置的调整、场景设置的重新设计等等。目的是提高剧本的质量,更好地适应电视剧的制作需求。

但陈南的剧本本就是看着成品剧扒下来的,已经是实操过后的成熟剧本。

几乎不用改动。

因此价格给的实在。

“剧本费公司不抽成。”

“片酬的话,你是新人,打包价五千五。这个要抽,按合同来,公司规矩在这,不能乱。”

蔡亦侬拿出两份合同递给陈南。

男三号。

五千五。

这个片酬不算低,一般而言,艺人出演自家公司的戏片酬都会压到最低,但《鱼美人》毕竟是合拍片,压自家艺人的片酬就太傻了。

五千五,三七分成。

最后落到手的仅有1650块。

聊胜于无。

陈南目光长远,相较于日后顶流动辄过亿的片酬,眼下区区几千块,有什么可计较的?

签就完事了!

随便翻翻。

陈南唰唰签完。

蔡亦侬见陈南这么听话,愈发满意:“《鱼美人》暂定十一月中下旬开机,到时候提前通知你。”

港台开戏,你说他们经验丰富也行,说他们粗制滥造也没错,总之效率极高。

比如王京初来内地,一口气拍出十部电视剧。

逆天!

……

聊完《鱼美人》。

蔡亦侬又提起《上错花轿嫁对郎》:“原著版权已经拿下来,你剧本写的怎么样了?”

“写完了。”

陈南从背包里取出剧本。

“李导也看过剧本,不出意外,明年上半年就会开拍。”

见陈南没掉链子,蔡亦侬心情大好:“这部剧成本不大,公司准备拿着本子去跟上影合作。要是顺利,接下来内地、港台两条腿走路,可就稳当多了。”

大唐影视现在只是小弟。

在港台多倚仗李国立的人脉,靠的是香江无线跟台省夏玉顺。

几部剧积累,算是有一定资本。

至于内地这边,因为公司驻地在上海,因此抱的是上影的大腿。大唐来内地的第一年,即去年,跟上影合作了一部电影《春风得意梅龙镇》,一部电视剧《苏州二公差》,电影扑了,电视剧在保本的基础上小赚。

合作关系算是勉强维系下来。

很脆弱。

能不能继续维系甚至加深下去,这第三个项目至关重要。

在原时空,大唐影视跟上影的第三个项目是《神探科蓝》,算是国内第一部‘山寨剧’,成绩并不理想。

在这之后,大唐跟上影接触减少,工作重心转向港台。

这一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