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专访当红小生陈南:像阳光般灿烂的男孩【上】(2 / 2)

加入书签

一团糟。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大唐影视在这些工作上的不成熟。

万倩人在上海,当时看到报道后也为陈南揪着一把汗,近来更是连陈南的所有新闻都不错过。

比如现在这一篇。

前言结束。

接下来采访进入正题。

“拍戏以来,拍摄的电视剧都是古装,我演着演着已经感觉到了。

角色不相同。

但类型单一。

前段时间,我改编了一个警匪片的剧本,希望能尝试一下不同的题材。”

啧!

这段明显是陈南的原话,万倩看到这里,只觉一股‘逼王’风范迎面而来。

听听听听!

看看看看!

因为自己以前演的都是古装,希望能尝试一下不同的题材,所以就改编了一个警匪片的剧本。

因为想。

所以去做。

然后就成了。

改编一个剧本,建立一个项目,好似吃饭喝水一般简单,一般的理所应当。

这哪里像是一个大二的在校生?

万倩感受到陈南的自信与豪情。

继续往下看。

接下来。

专访文章中分为几大块——

“童年。”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视,甚至没有电,我能接触到的影视作品,只有每年放映队下乡时播放的主旋律影片。”

“记者:陈南,我知道你父母都不是干这行的,而且你是老陈家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可以给我们讲讲具体的情况吗?

陈:对,我们家世代务农,我没上过幼儿园,只有一年学前班,是跟一年级的学生一个班,学的都是一样,其实就是提前去混一年,熟悉一下上学的氛围。那会儿很多人初中念完,甚至没念完的,就打工挣钱去了。我在我们学校的成绩一直不错,但是我们学校在整个县里排不上号,所以我没能考进县里最好的一中,那时候才知道我其实不是最优秀的。

记者:看你现在不大爱说话,小时候也一样吗?

陈:我小时候其实挺调皮的,有点多动症。因为我爸妈在外打工,小时候一直跟着奶奶。奶奶管的很严,比如一放学必须回家,周末不许去同学家里玩。(同村的也不行?)对,村里多山多水,说是同村,大家隔得其实也挺远,走路要翻山头、淌河沟,奶奶不放心。

记者:你是怎么想起来要考表演院校的?

陈:(笑)我说实话,是因为高中的文化课成绩不太理想,想考上二本很难。三本的学费又太贵,而且不好就业。当时刚好有音乐老师对艺考这块挺关注,她看我形象不错,就鼓励我试一试。

记者:为什么没考北电或中戏?

陈:也想考来着,但是凑不出路费,上海离家近。(考试难吗?)没什么难度,当时我其实什么技能都不会,没钱找老师,就跟着音乐老师学了一首《东方红》,稀里糊涂就过了艺考。(当时的录取比例多大?)一千个里录一个吧。”

……

“工作。”

“原则上,上戏是不让大一学生接戏的。

当时我跟老师说,学费是全村凑出来的,我是全村人的希望,我得挣钱。”

“记者:这一年多你有拍过什么片子吗?

陈:大一上学期拍的人生中第一部戏,《天地传说之鱼美人》,在里面饰演反派江云飞。后来陆续又拍摄了《上错花轿嫁对郎》、《天地传说之宝莲灯》还有马上要播出的《穿越时空的爱恋》。上个月刚刚在香港完成一部电影的拍摄。

记者:好像北电与中戏都对学生有规定,二年级前不准在外随便接戏,上戏学生大一能接戏?

陈:原则上,上戏是不让大一学生接戏的。当时我跟老师说,学费是全村勒紧裤腰带、吃糠咽菜凑出来的,我是全村人的希望,我得挣钱。老师看我不容易,这才松口,算是对贫困生的破例。”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