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绿buff(2 / 2)

加入书签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静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此时此刻,在田湖村村北靠近大河的一片水田中,一位戴着斗笠的白发老农,正挥洒着汗水,倒步插秧。

在他的身旁,是他前不久刚刚从城里回来的儿子儿媳,也正随着他一起插秧。

几人忙碌了一会,老农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看向一旁的儿子,笑道:

“狗子,这两天在地里插秧感觉怎么样?”

狗子挺起身,擦擦汗:“感觉比小时候轻松多了,就是天气有点热……”

“那也比你上班强多了,干完这一茬就能轻松好一段时间呢。”

儿媳这时也直起身子,挽了一下鬓角有些湿漉漉的头发:“爸,万象酒厂收粮价格真有那么高吗?”

老农一瞪眼:“不光高,而且还越来越高呢……村子现在变化这么大,那还不是托了林村长的福。”

“林村长那么老实厚道的人,打着灯笼都找不着。我估计,等这茬粮食收了,价格还得更高几成。”

狗子笑了笑:“要真是这样,咱家倒可以靠种地致富了,确实比上班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一般来说,很多农村的年轻人都会选择走进城市,参加工作并逐步融入城市的生活,很少有人愿意回到农村老家安身立命。

其中的原因,一是收入与基础设施,二却是习俗。

生活在农村,乡里乡亲的,免不了要有许多人情事故。

尤其一些明明大字不识的远近亲戚,仗着自己的长者身份,十分热衷给年轻后辈传授人生经验。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华夏的计生政策极大地打击了原始的宗族门阀势力,但在农村地区,宗族的风气始终都挥之不去。

毕竟超生罚款是和家庭收入挂钩的,且城市的消费水平、经济结构决定,其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长期趋势必然越来越低。

而农村则不同,固有的经济模式加上一些行政、文化因素,使其宗族势力得以苟存,并一度成为华夏基层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大学生村官等一系列政策设置的初衷,正是为了进一步整顿这股延续了几千年的恶劣风气。

自从王步升被林寒和宋书清赶跑之后,加上大量年轻人走上村政一线,田湖村的宗族风气仿佛是经过引脓的伤口,感染炎症迅速消除。

而且由于酒厂的缘故,在田湖村务农,已经是收入不菲。

加上更干净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开始从城市回到田湖村,加入到农业生产活动之中。

老农带着儿子儿媳,插秧忙活了一阵,田里的秧苗也逐渐密集了起来。

正插着,儿媳忽然指着前方的一片秧苗,睁大眼睛惊呼道:

“快看!”<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