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抵达(1 / 2)
“吴老弟你可终于来了,老哥可是盼望得紧!”
武昌城外,左宗棠一把抓住吴可的手臂,满脸激动道。
“我说左老哥你不至于吧,咱不就分开没半月么?”
吴可心生警惕,满心疑惑问道。
“哎,说来话长说来话长啊……”
左宗海嘴唇蠕动了一下,但最终啥也没说只是拍着吴可的肩膀一脸感叹:“走走走,我先帮你安置好手下弟兄再说!”
“那就多谢老哥了!”
吴可自是求之不得,初来武昌人生地不熟的,要是遇上个不认识的接待官员,就是被阴了还得傻乎乎感谢人家帮忙呢。
“哈哈,你我兄弟哪用得着这般客气?”左宗棠摆了摆手一脸豪气。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武昌可是个好地方……
武昌最早有城,始于三国时期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是年吴主孙权在江夏山(今蛇山)东北筑土石城,取名夏口城。该城方圆仅二三里,实为地形险要的军事堡垒。
武昌自古而今都是县州府郡和省治所在地。历史上的古夏口城亦几经变迁。汉代设有沙羡(音夷)县,治涂口(今江夏区金口)。
至晋武帝以后,沙羡县治移至夏口城,故武昌一度称为沙羡县。后来因辖区扩大又改称汝南县。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孝武帝在夏口设置郢州,并在夏口城的基础上进行城垣的修葺和扩建,这就是古郢州城。至今古城遗址尚存。武昌在那时又称为郢城。
齐梁时期,梁将曹景宗(后任郢州刺史)攻打郢城,在紫金山与小龟山北筑土石城堡,此堡北临沙湖,南距郢城约二里,后世称为“曹公城”[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文帝改郢州称鄂州,改汝南县为江夏县。州县治所均设于城内。自此武昌又有鄂州江夏县之称。
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牛僧孺为武昌军节度使,改建鄂州城,原来的夯土结构改甓砖结构。
武昌城第二次大规模的改建并基本定型是在明洪武四年(1371年)。时任江夏侯的周德兴增拓武昌府城,周围二十余里,墙体为陶砖砌就,墙高二至三丈余不等。
据《湖广图经志书》载,明代的武昌城,里巷阡陌,衙署丛集,府学贡院文庙等文化建筑遍布,文人学士荟聚,俨然是一座政治中心的城市景观,为当时南方的重要城垣。
在清代武昌城又有不小发展,无论经济政治还是军事地位在华中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
当然这些吴可都是听左宗棠白话的,看着老左上下嘴皮子不住开合,当时他心中就一个想法:真乃牛人也!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无论是新任湖广总督张亮基,还是作为张大总督最重要心腹幕僚的左宗棠,对这次湖北履历都极为重视。
不然的话,左宗棠一个湖南人,怎么可能会对武昌城这么了解?显然来之前是做过充分准备的!
想到这儿吴可忍不住精神一振,张大总督和左大幕僚想要有番作为就好,他眼巴巴跑带武昌这湖北第一深潭来,为的不就是想要好好奋斗一番?
可以看出,张大总督对乡勇队还是非常看重的,不仅派来心腹幕僚左宗棠亲自迎接,还将乡勇队安置在武昌城南要地洪山,倚重之意不言自明。
“不知老弟是否满意?”
洪山山顶平缓处,左宗棠指着山腰处的简陋营地轻笑着问道。
“只需小小增补一些设施就成,能在短时间内搞成这样很不错了!”
看着山腰处的简陋营地,明显是最近新搭起来的,营中各项设施都是这时代清军标配,吴可好意思说不蚂蚁么?
“哈哈,老弟你满意就成!”
左宗棠脸上露出高兴笑容,伸手拉住吴可的胳膊道:“走走走,咱们也不用在城吹风,回城去老哥为你接风洗尘!”
“弟兄们的吃饭问题还没解决呢……”
吴可顺着老左一通向山下走去,脸上露出几分为难之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