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一年(1 / 2)

加入书签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间同治二年又快要过去。【】

自从去年回京述职,在京城逗留了两个来月,回到两广之后吴可彻底沉下心来,低调的开始了两广的洋务之路。

这一年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首先则是湘军彻底包围金陵,太平天国已处在覆灭边缘,明眼人都能看出太平军不过苟延残喘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让吴可特别关注的是,这年年初安庆内军械所造出的大清第一条木壳小火轮,曾国藩登船试航后,喜而命名“黄鹄号”。

安庆内军械所又称“安庆军械所”。大清最早官办的新式兵工厂。1862年由曾国藩创设于安徽怀宁黄石矶、安庆大观亭,专门用语制造子弹、火药、枪炮。

说起来安庆军械所的成立,还沾了吴可和乡勇队不少光。

因为乡勇队的多年经营,淮北之地近代化轻工厂并不少见,并且培养了一批熟练的机械加工师傅,尽管乡勇队撤离淮北时带走了所有军工厂,可还是留下了不少适应新式军械所需要的技工人才。

安庆内军械所成立之时,曾国藩从淮北高薪招募了不少技工熟手,再英国请来的技师培训下很快上手,然后在曾国藩的要求下立刻开始建造大清第一艘内河火轮。

除了洋务运动首开新篇章之外,同治二最重要的战事除了湘军围攻金陵,太平天国倾覆指日可待之外,石达开兵败大渡河却是最让人震惊的战事。

通过设立在云贵川一带的情报网络,两广方面很快就拿到了这一战的详细经过,以及前因后果作为乡勇队和两广清军内部学习战例迅速传开。

1863年4月15日,石达开亲率本军四万余人从米粮坝渡过金沙江。因为这一带的清军都被李福猷部太平军所吸引,无人前来阻拦,渡江十分顺利,过江之后,沿会理侧上德昌。

一路上也没有见到清军,只有地方团练略作抵抗,一击即溃。5月1日,他们攻克宁远所属的河西重镇,驻军樟木箐,营地纵横二十余里,5月3日,宁远清军数千人来攻,石达开设伏于安宁河畔,将清军杀得片甲不回。

石达开驻军樟木箐时,有当地居民赖由诚来献策。石达开接见了他。他表示北上成都,必须先渡过大渡河。去大渡河的道路有二,一是大路,经越西,海棠,直到大渡河边的大树堡,二是小路,经冕宁,大桥,拖乌,铁宰宰,直到大渡河边的紫打地。

大路略远,小路略近;大路较平,小路较险。上次赖裕新所率领的中旗队伍走的是大路,沿途清军与彝兵必有防备。小路虽然险窄,全未设防。这次进军,以小路为宜。石达开接受了他的意见,把他留在军中作为向导,下令从小路进军。

石达开和他部下的一些老兄弟,长征万里,身经百战,曾经越过无数高山大水,突破无数险隘雄关。但是在宁远的山间小道上进军时,却不得不为这一带山水的奇险所惊叹。尤其在铁宰宰,高山峭壁之间,只有一线可通行人。人马鱼贯而行,全无回旋余地。十多天中,数万人马有如一条长蛇,在古来荒无人烟的万山从中蜿蜒前进。

石达开在向紫打地进军之前,打听到这一带地方彝族很多。这些彝族居于高山,生活艰苦,性格强悍,只受土司管辖,与汉人很少来往。为了避免发生磨蹭,石达开在进军之前,向沿途各土司发文告,说明太平军的来意。

文告中说,“满清异族,荼毒中华已极,天王拔举义师,大张挞伐。天兵纪律之师,望所到之处,约束所属百姓,切勿听信谣言,滋生事端。”这样,沿途多数土司都能听从他的劝告,双方相安无事。只要极少数土司受清军利用,想来截夺太平军的辎重,发动袭击,但是都被击退。

5月14日清晨,太平军前锋到达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畔。大渡河古称涐江,又称银河,发源于青海,两岸雪山绵亘,到了化雪季节,千里激流,倾泻而下,汹涌澎湃。既因水势凶险,难以架桥,复以水寒彻骨,不能泅渡。两岸之间交通只靠少数渡口和与铁索桥维持,自古称为天堑。

太平军当时所到之处,是大渡河南岸番族(即今藏族)土司王应元所管辖的紫打地,这里北濒大渡河,西濒松林小河,东南两方都是崇山峻岭,是个只有几百人居住的小场。得到太平军将来的消息后,土司采取坚壁清野,强迫居民走避,粮食也都运走或烧掉,太平军到时,只剩下几个老弱居民。

石达开亲自来到大渡河边,观察地形。横亘在他面前的大渡河虽然乱石磋峨,波涛翻滚,但他还是很放心,因为眺望对岸,完全不见清军的影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