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 功成(1 / 2)
面对法国人的问题,临时主持朝政的恭亲王也觉得十分头疼……
他之所以热衷大兴洋务,掀起热火朝天的洋务运动,为的不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么,法国就是洋务派学习的榜样和目标之一。W…≦頂點說,..
第二鸦,片战争时期,恭亲王可是在京城城墙上,见识过法**队的强大,如果可能的话他真不愿意跟法国人作对。
可正如吴可所言那般,安南的地理位置实在关键,平时看不出什么来,一旦其被法国人占领,便可以直接威胁大清南方之地的安全。
可安南又是大清的藩属国,尽管这个藩属弟一直不老实,总想挑战大清这位老大的地位。可安南再怎么让大清君臣感觉不爽,人家都是大清的藩属国,自然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它落入法国人之手。
此时的大清虽然没被列强打断脊梁骨,但也没多少朝臣敢于面对法国人的兵锋。一干朝臣想要跑去两广捞好处摘桃子,可不愿跟法国人打生打死惹上一身骚。
有了种种顾忌后,朝堂上觊觎两广总督宝座的目光突然消失无踪,就算心中不甘一时再也没人正大光明提出撤换吴可之事。
按照吴可的法,此时的两广可是个大陷坑,随时都得面对法国人的军队,手头没有实力的朝臣根本没胆子以身犯险。别以为你当上了两广总督列强就不敢动你,那位成为朝臣笑料的‘海上苏武’是怎么挂掉的?
有血淋淋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有勇气不当回事的还真没几个。
有那胆量以身试险,同时手头又有一定军事力量的朝臣,大多不愿意得罪了吴可这样的实力派,到现在谁都不知道这位低调总督手头的实力到底有多恐怖?
另一个让朝臣们顾忌的便是安南谅山以北地区,这里矿产资源丰富,吸引了大清不少有实力的官商势力涉足其中,就连内务府也有两家皇商代表成为两座煤矿矿主,各种复杂官府可以错综复杂难以明述。
这些官商或者皇商在谅山以被拥有巨大经济利益,作为此地实际占由者的两广清军,就必须得保证他们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不然的话这些官商身后的势力一旦对你不满,丫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人家吴可在两广经营近十年,两广地区在他的治理下一片兴旺不,还替朝廷开疆扩土几十里,手下两广清军战力不俗才能弹压谅山以北地区,要是突然新换了个总督谁知道他要多长时间才能彻底掌握两广清军?
这些事情很多在两广拥有不商业利益的势力都清楚,眼下的两广是个聚宝盆不假,却也要有吴可这样的强硬派执掌才成,不然大好局面一朝尽丧也不是什么没影的事,两广地方上的豪强势力可不是吃素的。
因为交通工具落后的缘故,这时代的人十分讲究乡土人情,地域之念排外之风十分强烈,不是什么人的实力都强到可以无视这一切的。
于是乎,尽管其间多有波折,但最后吴可还是保住了两广总督之位,当然临时执掌朝政的恭亲王也跟他交了底,他继续担任两广总督之位实在不符规矩,等到朝堂证据彻底稳定下来,同时与法国人的交涉出现转机,吴可还是得令调它处任职的。
没错,此时朝廷已与法国驻大清公使馆多次交涉,交涉的内容就是法**队参与安南内战一事。大清方面的要求是,法**队必须撤出安南,安南作为大清藩属国轮不到法国人插手。
法国人的态度也十分鲜明强硬,法国公使更是明确表态,法国在安南有重大利益,法**队在安南的行动轮不到大清指手画脚。
随着时间流逝,法国人对大清了解越深,自然越发看不起腐朽堕落的朝廷。
不论是威名赫赫的曾国藩,还是新近崛起的李鸿章,实话他们根本没底气跟法国远东势力正面硬抗,除了两广总督吴可之外,法国人在大清根本就没有顾忌的人和事。
多次交涉无果,还被法国人威胁鄙视的经历,让朝堂上一干大佬明白,想要在谈判桌上取得成果实在太难,非得在战场上给法国人狠狠一个教训,这些金法碧眼的列强才会老老实实坐下来谈判。
期间朝廷也不是没跟地方上的实力派督抚联系,无论湘系还是淮系都联系过,很隐晦的咨询他们接掌两广军政大权,并且应对法**队的底气。
结果自然让朝堂大佬十分失望,曾国藩此时已经基本上达到了人臣峰,功成名就之下失了当初湘军初起时的豪情壮志。再了对手的法**队,就算当初湘军全盛之时都没多少把握,又何况湘军势力大损的今天?
曾国藩自污归自污,可没拿自家名声不当回事的勇气。
李鸿章曾国藩的情况差不多,正是淮军红红火火的时候,虽然垂涎两广的富庶,但也没必要眼巴巴跑去跟法国人作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