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民变内情(2 / 2)

加入书签

虽然他不清楚江南三郡之民为什么会抗拒官军,酿成民变,但他总有一种感觉。这之中很可能有着深层次的原因。而并非如殷永之前上报的江南三郡之民受越人蛊惑日深,联手抗拒官军。而为了了解这些情况,他特意将这些出身农家的江南子弟都放回去。虽说如今龙阳和丹崖郡城,他们是进不去的。但周围的乡下还在治下,应该是能了解民间的真实情况的。

殷昊进驻羊角关之后,现此地除了殷永派驻留守的军队之外还有不少的文官。一问之下在知道这些都是丹崖和龙阳两地丢了治所的官员。

“景国公,我等都是戴罪之人,丢了治所无颜去见原国公啊!”

“是啊!这些刁民,真是可恨!”

“景国公不知道何时攻城啊!若是有用得到下官的,下官一定在所不辞。”

殷昊将这些官员召集来,原本是想问问关于民变的真实情况的,没想到这些人除了抱怨就是哀叹。根本没有一个人能对殷昊所关心的问题,给出一些有用的信息。大多数人关心更多的是这次丢了治所会不会影响仕途。

不过和他们这些人聊了一会儿,也并不是全无用处。在和他们的交谈中,殷昊现了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徐文建和徐文业兄弟俩的亲信,有些人甚至出仕前是在徐家当管事和庄头的。这些人中真正能称得上是读书人的并不多。大多都是目不识丁的粗鄙下人。

有一部分虽然是读书人出身,但他们此前的资历大多都是中书省吏员,很多都是老资格的文吏,一直以来都没能由吏出仕,但对官场上的那套非常熟悉。

徐文业如今是实授的江南总督,管治地方统领镇军,俨然是一方诸侯的位置。这些官员按从属来论,的确都是他的属下。但是属下和亲信是两回事。按照一般的官场规矩,一地的总督和郡使选任大多都会选择无关系瓜葛的人。这是为了防止地方坐大尾大不掉的一个官场惯例。

三郡的郡使明面上和徐家兄弟关系不深。三人都是从原洛北诸郡中选拔出来的,这批官员都是洛都之变后原州军占领洛北的时期进入原州系统的。以往的官声也颇清廉,但随后殷昊刻意的私下调查了一番,现除去这三位郡使之外,几乎所有的中下层官员从郡使府的知事到县级的县令都是徐家的亲信出身。

这还只是文官系统。镇军系统也是同样的。徐文业身为江南总督,那是准备在殷永灭越之后接手江南包括越地的一方大员。几乎所有的镇军统领都是徐文业永平卫军出身的。此次殷永南征除了他所统领的护军以及从其他各卫抽调出来的部队之外,整支永平卫军全部移镇江南,在江北收拢了不少的原来的伪魏军扩编之后组成了十五万镇军。

这支镇军南下之后,就跟在原州护军的后头接手各郡防务。但是据殷昊6续收到的回馈消息。这支江南总督府麾下的镇军,军纪涣散,贪腐成风。他们所过之处就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扫的那叫一个干净。百姓们为了区分其和殷永所率护军的区别,特意给他们冠了个别名――扫荡军。

这还只是殷昊从侧面了解的一些粗浅情况。不过从这些情况来看,殷昊已经对江南民变内情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随后生的一件事情则让他彻底愤怒了!而江南民变的真实原因也彻底大白天下。

玄豹旗第三近卫军团中军营五队校尉蒋F是土生土长的寒武郡人氏。他的家在寒武郡花岗县七牌村。

这次虽说殷昊是想要了解一下丹崖和龙阳两郡的民变内情。但既然都放了返乡假了,他的家乡寒武郡虽然没有生民变,但也同样让他有了个回家的机会。

他带着三个同乡的士兵一起回了家。一路走来看到满目疮痍的城市和乡村,他们的心还是颇为沉重的。当年他们就是不满越军的欺压奋起反抗,跟着殷昊的游击兵团一路征战,从江南打到江北,从江北打到漠南。可谓身经百战,当初的理想就是能让自己的家乡摆脱越军的统治,可走了这么多地方打了这么多的仗,自己的家乡却刚刚得到光复。

“唉!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家竟然破败成这鸟样了。”伍长牛三斤看了这一路,心中不忿地叹道。

蒋F笑着劝道:“三娃哥,以后会好的。你看看景州,还有江北。国公爷治下的百姓哪里不是安居乐业啊!”

“这国公爷当年怎么就撤回去了呢,要是一直在江南,兴许如今这里也该和景州一般模样了吧!”另一个老兵狄奎感叹道。

“站住!”他们正说着话呢,前面突然冒出一群“劫道的”。<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