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胸有成竹(1 / 2)

加入书签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好半天刘氏才说道:“老爷,别难过了,小心伤了身子。”一面说,一面给张牧披上衣服。

只是,看到二月的天,张牧只穿着单薄的中衣满是血迹,不禁有落下了眼泪。

“牧哥儿,虽然说你这计策万无一失。可是开科取士,到底不是儿戏。你学业荒废这么多年,有多少把握?”周宏泰忧心忡忡的问道,此刻的他的心里,隐隐的为张牧担心。

毕竟,万一这次不成,张牧便暴露了身份,怕是ri后更加举步维艰,如履薄冰了。

他已经在心里盘算,如果没有把握,便让张牧明年在考,用这一年时间,好好温习一些功课,至于其他,他已经准备和周姨娘去周旋。

“先生放心。我有把握。”当即张牧走到了书桌前,坐下之后,拿起来毛笔,便在草纸上开始书写。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周永泰看到这里,猛然一惊,不禁和他夫人对视一眼。

张牧的字迹苍劲工整,铁骨铮铮,古人看字如看人,就凭借这几个字,便也能够知道张牧的功底。

再看写的内容,便知道他志存高远,期待有朝一ri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恍惚之间,他似乎看到了年轻的时张牧的父亲。

“先生可放心了么?”张牧回头问道。

王宏泰深吸了一口气道:“大事成了。”

县试只是科举第一道门槛而已,所以要求很低。

一般情况下,县试分为正场、初复、再复、面复。

正场一旦考中,便直接进入面复。

而正场的要求十分简单,那就是字迹工整,字通顺者便能考中,而且可以直接参加府试,而想考不想考,便全看考生自己。

凭借张牧这几个字,在此道之中摸爬滚打多年的王宏泰便知道,张牧这次绝对案首无疑。

“看来,张家要出一个大才子了!”王宏泰心里兴奋的笑着,不过王宏泰还是有些担心。

毕竟,县考可能轻松一些,但是府试怕没有那么简单,诗词歌赋只是偏才,时文才是王道。

最后能成不能成,还要看经义和四书义,也就是八股文。

“牧哥儿,经义可做得?”周宏泰好奇的问道。

“可以一试,请先生出题。”张牧深吸了一口气说道,为了等这一天,他等了两年,如今也是检验成果的时候了。

“这样,就简单一些。听好了:匹夫而有天下者。”周宏泰说道。

张牧沉吟一声,心里暗道:“这一句出自《孟子,万人上》第六章。”

思考片刻,于是提笔写到:“大贤两推圣人不有天下之故,以见天与子也。盖圣人之有天下,不独以其德。亦以天子之荐于继世之不贤耳。不然,其如德何哉?”

看到此处,王宏泰便一惊,八股文讲究破题、承题、起讲、八股、收结五个大部分。

破题乃是八股之中最简单的部分,要你用一两句点出这句经义出自哪里,并且要叙述他的要点和含义。而要求便是不能直接出现具体人名,而是要用“代字”,比如孔子比作圣人,孟子比作大贤。

说起来简单,但是四书五经十数万字,随意出来一句,便说出来是出自哪里,意义如何,这要对四书五经不熟悉,万万办不到。

张牧不仅快速破题,说明他对四书五经,熟烂于心,其次,他还注意到了“代字”,对已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来说,当真不简单了。

接着,便是稍微有些难度的承题了。

只见张牧沉思一会,提笔写到:“此孟子历举群圣之事,以证禹之非德哀也。不然,其如德何哉?此孟子历举群圣之事,以证禹之非德衰也。想其告万章之意……。”

这几句便是破题,进一步阐述题目,加以补充说明。

王宏泰看张牧写的有模有样,不禁微微的点了点头。

不过承题、破题不算什么,接下来最难的部分“起讲”来了。

所谓起讲,算是八股文之中最有特sè的部分。因为从起讲开始,便不能再用自己的观点口气来议论问题,而是要用孔子、孟子的语气口吻议论,这便是最坑的“代圣人立言”

张牧到了这里,便深吸了一口气,沉思了大约一刻钟提笔写到:“吾子谓禹为德衰者,盖徒知益之为舜、禹,而不知道启之非朱、均也。切自古圣人之不有天下者多矣,岂独益善,何则?匹夫而有天下者,非曰德为圣人而天遂与之也。”

看到此处,王宏泰忍不住一拍手道:“好!”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研究了一辈子经文的王宏泰,看到这jing妙起讲,语法独到,高瞻建伶,心里便知道,张牧绝对是这块材料。心里暗道:“如果不是亲眼看见,绝对不像一个十三岁孩提所写,真是可怕!其中“朱、均”乃是尧的儿子丹朱和舜的儿子商均,出自《史记・五帝本纪》,说明张牧这孩子对史学也有涉猎,这就更加不容易了。”

接下来便是八股文中最难的部分――八股。

所谓“股”就是指这一部分的对偶句,一组对偶句计两股。

这一部分进步一申明起讲的内容。而且要用对偶句,这便是充分展示考生的才学和能力,犹如针尖上跳舞,米粒上写字,万分苛刻。

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办到的。多少考生都毁在这里。

王宏泰研究经义文多年,对这一部分把握也不是很大,往往为了对偶,都会凑字而偏题。

他不认为张牧有这个本事,便轻声说道:“不用着急,做不出来也无妨。”

“学生试一试。”张牧信心满满的说道。

又沉思了大约一刻钟,张牧终于下笔了:“功不得违势而duli,名不得背时而独彰,……“舜不遇尧,一耕稼之夫已矣,禹不遇舜,一崇伯之子而已矣。是故仲尼虽有舜禹之德,而所遇非尧舜也。熟委之以国蔫,盖其德则是,其位则非,天亦何从而与天下哉!若夫有德矣,有荐矣,而亦不有天下者,何也?盖匹夫以有天下者与继世以有天下者,其势相抵昂着也。……。大恶如纣,而后有牧野之诛。禹之天下,苟不遇桀,未亡也;汤之天下,苟不遇纣,未亡也。故益、伊尹、周公虽然有舜禹之德,有天子之荐,而所遇非诫纣也。启之贤足以继夏,而商则太甲;太甲之贤足以继商,而周则成王。”

王宏泰看到这里,心惊肉跳,不禁踉跄后退了一步,不由面露苦笑,仰天长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岂是人力可为?”

大约一个时辰,张牧写完,举起来吹干了墨迹,又仔细的看了几次,自己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便忐忑的递给了王宏泰。

然而,王宏泰却看都没有看,望着张牧一阵阵出神,他从张牧写第一个字便开始看,这片文章理法jing妙,语皆天出,行文开中有阖,几乎可以和韩愈《对禹问》媲美。

他扪心自问,凭借他的才能,是无论如何也不出来这样的锦绣文章的。

真是雏凤清于老凤声,不知为何,王宏泰突然感觉自己真的老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