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章 用人之道(2 / 2)

加入书签

“正是。”刘墉点点头,“所谓战争,其实就是侵略、是掠夺。打个比方说,战争便像是强盗对‘家’的抢夺。通过战争,胜利方能在短期内获得无数财富和土地,而失败方却从此背负上沉重的负担,他的臣民将坠入万劫不复之深渊。国将不国,何以为家?”

刘墉叹了口气,又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一个不富强的‘国’,如何能保护一个个‘家’,如何呵护他的臣民?你的力量弱了,别人根本就不会听你的,根本就不会理你的。‘弱国无公义,弱国无外交’啊!”

说到这儿,刘墉联想起一战后的“巴黎和约”时甚至有些义愤填膺了。那是屈辱的1919年,中国参加了协约国对同盟国的作战。虽然中国没有直接出兵,却支援了大批粮食,还派出了17.5万名劳工,牺牲了2000多人。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索回被战败国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英美法却无视中国的权益,将其转送给了日本。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刘墉这番话顿时令众人沉默了下来,好一会儿,徐庶皱着眉头,有些不服气地道:“这么说,崇如以为国强方能富民了?”

“也不是。”刘墉摇了摇头。众人更是诧异,既不是先富民,也不是先强国,你刘墉到底想的是什么?

“诸位是越听越糊涂了吧?”刘墉笑道,看着众人脸上疑惑的神情,又道,“我以为国家发展阶段必要先强国,等有了一定积累后,则要调整政策,以富民为主。也就是说,在初期,因为百废待举,所用仍多,‘国’必然会实行诸多与民争利的政策,百姓会比较苦,但也能理解;等到‘国’积累到了足够的财富后,就必须施行宽松的政策,让利与民,休养生息,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个次序是必须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要不剥削自己国内的人民也可以,那就去掠夺其他国家的人民,将本应由自己国家民众承担的苦痛转嫁到其他国家去。”

刘墉想到大学时一次类似的辩论,当时便有人举例说瑞士、荷兰、瑞典等国的人民极其富裕,国家也不需要有多强大啊!刘墉嗤之以鼻,反唇相讥,如果不是现在,而是一百年前,这几个国家还能有如此富裕?可能早就被掠夺得不成样子了。科威特也是如此,人均财富排世界前列,却抵挡不住伊拉克的入侵,若不是美国出手相救,恐怕早就亡国了。又有人举例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如何好,保障如何到位,都是民富,然后国强。真是扯蛋!这些人要么没有学过历史,要么架了副有色眼镜。这些发达国家早期的财富是哪里来的?无一不是掠夺、搜刮其他弱国、小国来的。他们的发展史,也是那些弱小国家的血泪史、屈辱史。就如一个人通过剥削和压榨别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现在拿出一小部分来做做慈善,结果还落得了个好名声,这是何等的讽刺。没有看清这一点的,要么是能力不济,要么是别有用心。

众人细细咀嚼着刘墉的说法,不由陷入沉思。是啊,富民是强国之道,但是没有国家的保护,富民只是空谈,尤其是在战火连天的乱世,这更是痴人说梦。诸葛亮等都惊诧于刘墉的高瞻远瞩,不禁更是佩服。

“好了,这个问题先不辩论了。咱们再想想,我个人觉得崇如的观点与我们的并不矛盾,只是切入点有所不同。”徐庶感叹道,“咱们刚才总结了促进富义发展变化的两大因素,第一是以民为本,第二是如何量才施用。第一个问题就讨论到这么晚,我看第二个问题咱们就不讨论了,崇如一会儿还要回家去陪新夫人呢!”

众人都是会心一笑,刘墉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徐庶笑道:“咱们就请崇如为我们讲讲他的用人之道吧,你们觉得如何?”

“我看行,大家讨论了这么久,也有些累了。”“崇如兄新婚,新夫人还在翘首企盼他早去早回呢。”大家七嘴八舌,嘻嘻哈哈,倒是轻松了不少。

“好吧。”刘墉也不客气,“那我就简单些,就两点。一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二是要不分民族,不分地域,一视同仁,只要是人才都能为我所用。”

“崇如说得也太过简单了吧?能不能再详细一些?”

刘墉补充道:“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也就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意思?”

刘墉点点头,“‘三人行,其必有我师焉’,人才无处不在,关键是如何发掘和使用。最重要是两点,一是不能有忌贤妒能之心,生怕别人超过你;二是不以出身看人。在富义就是这样,这里没有地位高低,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有才能,你都都开辟自己的天地,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有人还想再问,虞翻笑道:“关于用人之道,老夫深知太守心思。一会儿老夫为大家讲解如何?崇如家有要事,咱们还是放过他吧。”大家闻言哈哈大笑。

刘墉陪笑了一阵,抱拳辞别大家,又对董袭道:“过两日孔明夫妇就要回襄阳了,大哥,我们便趁此机会到襄阳去觐见皇上吧。也不知圣上在那里待得习惯不?”(未完待续。)<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