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五章:成长岁月 1(2 / 2)

加入书签

小男孩被点名后坐立不安,对着还看不懂的课文,凭着脑中的记忆读道:“爷爷……爷爷……”

卢老师打断他:“站起来读。以后同学们有问题要举手,被老师点名要起立。”

李方建站立,继续结结巴巴地朗读:“爷爷……爷爷七岁去讨……去逃反。”后面的句子全忘了。

李方建坐下后,卢老师继续点名,这次是个女孩:“邱柏丽,你读一遍。”

邱柏丽站立,发出很自信很流利的声音:“爷爷七岁去讨饭,爸爸七岁去逃……去讨……”女孩开始窘、开始乱,情急之下念出:“也去讨饭……”

卢老师差点笑了。后面又点了两个学生,相比而言,邱柏丽表现最佳。

“肖同跃!”卢老师的眼神充满兴奋和期待,仿佛要证实她的一个神秘猜想。

“爷爷七岁去讨饭,爸爸七岁去逃荒,今年我也七岁了,高高兴兴把学上。”

同跃的朗读一字不漏,普通话标准无双。读完后卢老师仍陶醉其中,竟忘了让他坐下。也许她以为自己在听电台播音,当时能买得起收音机的家庭寥寥无几,但是高中物理老师会教同学自制最简单的矿石收音机。

南方人说普通话时有几个音很难发准,很多播音员都做不到。从此班上领操、领歌,开会发言,同跃都是首当人选。卢老师很快又发现同跃是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同跃讲礼貌,爱劳动,成绩第一,跑步最快。

卢老师每日见到同跃时都会眉开眼笑。她让同跃当了班长,加入少先队后又成了中队长。当小同跃第一次带着红领巾和两条杠的袖章回家时,宋芷瑶激动地把儿子搂在怀里。

音乐课上,同跃再次展现他无比的才华:小小男孩,已经会弹琴识谱,并有很专业的发音技巧。

宋芷瑶出身于书香门第,她的母亲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宋芷瑶在美国三岁开始学钢琴,五岁就获奖并上了波士顿的报纸。同跃没有条件学习钢琴,但家里买了一个脚踏风琴。在同跃朦胧的记忆里,他是在妈妈的琴声中来到这个世界,从他记事起就受到母亲音乐素养的熏陶。<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