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居咸阳,铅字印刷(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近一段时间林毅和莫旭接触较多,水泥厂渐渐稳定了,莫旭关心的竹纸提上了日程,希望林毅能够帮助设计机械打浆,并答应如果成功将给予一成股份回报。莫家看到了合作的好处,想笼络林毅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其实林毅并不是为了参与股份挣钱,主要是想提高纸的质量,为以后的纸币作打算。
机械打浆原理并不复杂,但动力和传动轴部分有难度,没有电目前动力只能靠水力了,传动轴部分还需要摸索,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铅字印刷到是林毅非常关心的,铅字模铸造不是问题,油墨是否合适林毅不知道;经与莫旭探讨后,莫旭积极性很高,油墨问题交给莫旭研究,林毅安排铸造了一批字模供莫旭研究试验,因为是繁体字,且担心字太小影响视力,所以选择字模约1厘米大小。
农场计划进入实质阶段,荒地已开垦完成,各项种植计划也有序进行着,但肥料还是不够,目前播种的勉强够了,后面还需追肥,大量增加养猪、养鸡、养鸭是必要的。
林毅还让夏涛在偏僻一点的地方开出了专门的育肥区,将来各种杆秸铡切后和人、畜粪混合发酵培育绿色肥料。
最近林毅和夏涛天天在一起泡在农场,和老农们也学到了不少种植经验;夏涛很努力,也很尊重林毅,让林毅反而有点不习惯。
土豆播种完成,红薯育苗也正常了,棉花目前的种植方法和后世不同,林毅决定采用后世更行进的方法,和杨伯一起费了不少功夫。
后世棉花并不是想种豆子一样直接种下去,先要用特殊的打罐机子,(一种用铁制作成的农具)把潮湿的泥土制成罐头状,顶部留有个洞,然后把成千上万的“棉花罐子”摆放整齐,把棉花籽放在顶部的洞里,浇水,施肥。然后用塑料薄膜罩起来,这个和大棚蔬菜差不多,但规模比大碰蔬菜要小得多。这也就算完成了第一道工序了。
过三四天左右,棉花苗就生长出来了,嫩黄色的,很可爱,要保持透风,再过几天要“盘罐子”就是移动那些棉花罐子。一方面把没成熟的苗剔掉,另方面是供氧。仍然摆放整齐!等到半个月二十天左右,等棉花苗有十厘米以上的长度就可以移栽了,仍然是用打罐机子在田畸上挖个洞,把棉花罐子放进去。
这些做起来都不是问题,塑料薄膜用油纸和稻草代替,晚上用。
忙完这些,玉米种植季节到了,相对而言,玉米种植要简单的多,只是大家没概念,还是要靠林毅指挥。
林毅在农村长大,对农业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和偏好,现在是农耕时代,农业尤为重要,关系到百姓吃饭生存的大事;林毅设想的农场计划也是为将来的农业生产模式做榜样和探索。最近一段时间虽忙碌却也充实,憧憬着秋收时硕果累累的丰收场面,林毅不禁喜上眉梢。
进入四月份,林毅总算清闲了,休息平静了两天,林毅想起穿越来此已经满一年了;褒河这块重生之地的山山水水不断涌入林毅的脑海里,林毅想“家”了,周长贵一家还好吗?小宝又长大一岁了,周靖琪都在干什么?……好长时间没有书信往来了,冬天道路不通,现在该写封书信了,家书抵万金呀。
轴承制造还是有困难,林毅打算放弃用轴承,先用直接用齿轮也可以,只是轴的磨损快一些,好在打浆机旋转速度不快。
要用水力带动,需要合适的水源;四、五月份是关中最好的春节,林毅打算去渭水边春游顺便查看合理的水源位置;小翠、柳叶、董琳带上王奎、王荣一起出发,几个人坐车,林毅骑着马来到渭河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