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三四章:长安,中秋节(2 / 2)

加入书签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中秋节被赋予团圆之意,也是明代的事了。

林毅回忆着后世中秋节的情境,忽然想起,王子合他们都是单身,是否想家了?

于是,林毅将大伙找来,询问各家的情况。

王子合已经成婚了,娘子在老家。其他人都还没成婚,但都订亲了。

“来此已经几个月了,中秋节快到了,想家吗?”林毅问。

“想。”有几个人不好意思的回答。

“哈哈,想是正常的。中秋晚上某准备举办一场中秋宴,共度节日,大伙一起来,不得缺席哟!”林毅笑道。

这是来长安第一个中秋,周靖琪、陈荷花等都来了,也算是第一个团圆节。所以,林毅临时起意,想搞一个家宴,以示庆祝。

“子合,你已成婚了,为何不把娘子接来?”日子过安定了,才能更好工作。这道理林毅自然明白。

王子合不好意思的回答道:“国子监不允许。”

“呵呵,现在不是国子监了,科学院允许,尽快接来吧。”

王子合点点头答:“好。”

林毅又对其他人说:“你们成婚后,都可以接来,每家一套房子。”

。。。。。。

中秋晚上,林宅人头攒动,热闹异常。

当然少不了夏鹏轩一家,夏子俊放假也来了。

“哈哈,子俊!”林毅老远看见夏子菁和夏子俊,便热情叫的打招呼。

“先生好!”夏子俊拉着姐姐的手,恭敬的向林毅问好。

“长高了不少嘛。子俊,明年来希望学堂上学,可愿意?”林毅拍了拍夏子俊的肩膀问。

夏子俊明显长高了,快到夏子菁肩膀了。

夏子俊开心的回答:“愿意!子俊早就想来哩!”

。。。。。。

人都到齐了,幸亏院子很大,否则坐不下。

天气还算好,云不多。

人们静静得期待着玉轮的出现,仰望天空,深邃的天幕处处透着诱惑,透着神秘,透着美丽。时不时出现一两颗小巧玲珑的星星,亮着淡淡的光,像钻石似的,星罗棋布地镶嵌在一块硕大的蓝宝石上;又似一个个调皮的孩童,向人们眨着一双双明亮的大眼睛。

院子里,不时飘来阵阵桂花香,沁人肺腑。

林毅想起了“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嫦娥和吴刚,相信中国人很少有对这两个名字陌生的,包括大人和小孩。

美丽的神话。林毅心里微笑着。

赏月后,中秋宴正式开始了。

酒是少不了的,虽然不是桂花酒。

不一会,在酒精的作用下,热闹了起来。

行酒令的,吟诗作词的开始了。

林毅也喝多了,一时兴起,吟了一首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时间,一片静默。。。。。。

林毅省悟过来,解释说这是听别人吟过的词,却没有人信了。

从此,这首词便广为流传开了。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