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人往高处走(2 / 2)

加入书签

其实,在这“沙堤”之上,为其功名利禄而来的艺人、才子何止他们师徒两位?自古及至今天的现在,不知有多少名人才子在此停留、在此穿行,他们也曾跌倒又爬起来过,也曾在此富贵荣华而又失魂落魄过;当然他们之中也有在这长安道上“碌碌无为”以及“名落孙山”的学士才子,其中的悲欢离合自然是历历难数。虽然曹吕庄师徒二人也清楚他们的前前后后已有许多进京赶考的才子在忙碌着考前工作,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其中许多的文人才子是付出多大的艰辛才踏上今天的长安之道;他们也不知道又将会有多少的文人才士重演那失魂落第的凄惨场面,而其中一位来自江南吉安的才子张旭,就是这场由当权者操纵的风波与迷雾中惨遭其害的人物之一;他们更不知道,在这熙熙攘攘的长安大道之中,竟行走着“黑白文武”之道上的特大杀人魔王!

然而,虽然这条光明而又险恶的仕途之道上,曾经不知埋藏过多少可怜之白骨,但是,无论是为功名利禄,还是怀有远大报负的人物依旧还是如潮起潮落地接踵而至。这也无怪,在这乱唐之末过后三百年之久的元朝里,有位叫陈草庵的曲作家对此作出了辛辣而又高度的论道,名曰《叹世》。

但是,处在这荒乱年代之中的曹吕庄师徒及众多的文武之士,是无论如何也不知道陈草庵的这首流传千古的《叹世》之作!更不知道他究竟发出了什么叹世的哀怨。

若有人问及这陈草庵的《叹世》如何,那么各位请看,这是一首多么发人深思的曲调——

晨鸡初叫,昏鸦争嗓,哪个不去红尘闹。

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

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的确如上所言,在这长安道的“沙堤”之上无日不行将着前来把“红尘闹”的“文武才商”。但是,他们又能有几人摆脱这迷雾和枷锁,又能有几人看破这“滚滚红尘”而得以超凡越俗?在芸芸众生里,又有哪个肯愿丢弃这“红尘”而归“山林”?纵然他们今少明老、人亦憔悴了,却依旧甘愿把“红尘闹”!这实在是令人难以厚非的人间世事,但是,至少他们的行径后人会为之褒贬各有,也许会有人认为这是无可厚非的人这常情、天之正理!因为这世界毕竟还是要“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然而,如今踏上“沙堤”意欲闹红尘的士人们,满怀壮志,哪里知道他们的命运竟会是如此的悲惨?而且他们更不知道他们为了生命,为了功名而奔波劳碌的往事,竟被描摩在后世这如此意味深长的曲调里。

不言而喻,明白之人是会看出,这故事主人公之一的三公子耶无害及其儒学之师曹吕庄也依然汇融在这随波逐流的行列里;但是,又有谁知道,这波浊流里究竟逝去了多少文才子,又有谁知道这浊流里淘尽了多少人间世事和恩恩怨怨,又有谁知道在这流淌不息的浊流里,究竟能有几人“横枪立马”顶立而站?

实不相瞒,各位莫急,在这大浪淘沙的曲折岁月里,拥挤在这股浊流之中的三公子耶无害在经过一场重大打击之后,他终于如梦方醒,而且他屹然收住脚根,重新开始了他新的航向!

至于这位耶家三公子耶无害怎样从这股浊流里“出淤泥而不染”地摆脱出来,以及他又驶向怎样的一个航向,还望各位能将这凄冷而又幽长的故事来细细品味。看看这凄冷的故事是不是真的可歌可泣可叹可惋,是不是真的那么令人招魂?

至此,咱们闲言少叙。再看此时的曹吕庄师徒二人已来到右丞相府的赤红大门之前——这里,依旧有两只“震邪”石狮在左右把关!就像耶家庄“飞龙客栈”门前的那两只“震邪”石狮一样,时刻都在“尽职尽守”!只是可惜的是——它们还没有开始向天怒吼!一旦到了那时,这世界又会是个什么样子?也许在不久以后的日子里,你就要看到!

这时,只见曹吕庄向守门人递交一卦书信之后,那守门人便进门禀告去了。

虽说时辰不大,曹吕庄也很有耐性;但是,三公子耶无害却已按奈不住心中的烦闷。只听他长叹一声,道:“想当年,杜甫老前辈曾作诗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赤红的丞相府门,岂是你我进近之地?师傅!我看咱们还是回去为好!”

“徒儿!”只见曹吕庄很是生气地斥责道,“切不可在此胡言乱语!我与王丞相交情深厚,按辈份,你应该叫他师伯,而且我也非常了解他的为人,他决不是那贪图享受、忘恩负义的达官显贵!”

闻听此言,耶无害正欲开口,就在这时,只见守门人已推开府门说道:“有请二位官人!”

话说之间,早有一位门人来到三公子耶无害的面前顺手接过他手中的缰绳,并且将小毛驴拴在门前西边的大石狮上。于是,耶无害道谢一声,便随着曹吕庄向府内去。

在那位守门人的带领下,曹吕庄师徒二人一直来到了相府后花园的养心殿前。就在守门人正欲跨上台阶通报之时,那养心殿内突然响起婉转悠长、犹如行云流水的古琴声。顿时,守门人收住脚根,向曹吕庄和耶无害说道:“二位请在此稍候!丞相在弹琴,等到琴声一断,二位即可进殿。”<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