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风起洛阳(2 / 2)

加入书签

奉先寺

原名大卢舍那像窟,南北35米,东西39米,置9米宽的三道台阶,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露天佛龛,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先后耗时四年。据说武则天还捐钱二万贯,传说卢舍那大佛是以武则天的形象而塑造。该窟是最具代表性的唐窟,显示出盛唐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高17.14米的主佛卢舍那佛坐像便端坐石窟正中,端庄大度、淳厚安祥的神情气度无不透着盛唐的从容与大度。整个洞窟的雕塑群是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无论是主佛还是两旁侍立的弟子像、菩萨像、天王像、力士像,无一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金刚力士是难得的珍品,造形粗犷豪放,雄健有力,其逼人的气势令人过目难忘。

宾阳三洞

包括宾阳南洞、中洞和北洞三个洞窟,是龙门石窟中最典型的三个洞窟。宾阳中洞为三洞之冠,历时24年,用工80多万,整个洞窟雕刻完整,富丽堂皇,正壁雕主佛释迦牟尼坐像及二弟子、二菩萨,南北壁均一立佛二菩萨。佛、菩萨体态修长,表情温和,神采飘逸,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是北魏晚期风行的“秀骨轻像”的典型代表。地面刻莲花图案装饰,示意莲花宝池,窟顶飞天仙子的刻画也十分传神。宾阳南洞是北魏开凿,隋代完成。主佛阿弥陀佛面部丰润,唇厚,衣纹自然,流畅。该洞造像上续北魏刚健雄伟,下开唐代生动活泼,属于过度时期的风格。宾阳北洞始凿于北魏时期,唐朝初年完成,主尊为阿弥陀佛,火焰纹背光繁杂而生动。洞口两侧“龙头”柱础与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柱础造型风格相同。属北魏完成之作品。

古阳洞

利用天然溶洞扩凿而成,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洞窟,也是龙门西山南端保存最完整的一个洞窟。洞中主佛形象清秀,左右二菩萨庄严文静,南北高11米的壁面上层层列龛多为随孝文帝征战将领发愿所造。除了佛龛造像外,该洞中的精品包括浮雕组画与造像题记,浮雕组画详细记载了释迦摩尼的传奇故事,而那些记录造像者姓名、造像年月及缘由的造像题记,是研究北魏书法和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魏体书法最有代表性的“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另一品在慈香窟),尤其是北壁的《始平公造像记》开创了北魏方笔的风格,为“龙门二十品”中的第一珍品。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这里绝对是个留恋忘返的“宝窟”。请书画界大侠有幸一观。

万佛洞

位于宾阳洞南侧的一座唐窟,因为洞内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而得名。进入该窟简直是进入了佛的世界、佛的海洋,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南壁上有一座观音像,脸庞圆润,体态丰盈,微扭身躯,曲线优美,既含蓄又端庄,为龙门造像中之精品。

莲花洞

北魏孝昌年间(525——527年)所造,进窟抬头便能看到一朵异常精美的大莲花――莲花洞是因此而得名,围绕着莲花的飞天线条简洁优美。南壁上方有高仅2厘米的小千佛,刻工精细,造型生动,观之忽有忽无,亦真亦幻。

药方洞因洞口两侧刻有140个中医药方而得名。洞窟顶部雕刻有北齐时代的三重大莲花,外绕四伎乐天,正壁有五尊像及狮等。

攻略

交通:在洛阳市火车站前乘81路公交车,票价1元,终点站即到龙门石窟。<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