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郑成功出场了(2 / 2)

加入书签

1624年7月24日,田川氏在日本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郑森。郑森的童年是在日本度过的,后来郑芝龙被招安后,7岁的郑森成了比较早的一批归国华侨,和他母亲定居在老家平安。

郑芝龙小时候没受过好的教育,现在有钱了,对郑森的教育是比较重视的,郑森14岁的时候就考上了秀才,后来又被送去了南京国子监深造,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一个很有名气的老师,就是钱谦益。

所以郑森这个人,是比较牛逼的,长期跟着老爸后面混,自然对打仗比较在行,又学过知识。属于文武双全型的人才。

这样的人才,自然是比较吃香的,因此郑芝龙将郑森引荐给隆武帝的时候,隆武帝非常赞赏郑森的才华,他叹息说:“惜无一女配卿,卿当忠吾家,勿相忘也!”皇帝以女儿给人做妻子,在封建时代是最高的荣誉。

为了表示对郑森的宠爱,隆武帝将当朝最尊崇的朱姓赐给郑成功,并将原名森改为成功。从这时起,郑森的名字就成了朱成功,礼仪和驸马一个级别。自是,朝廷内外都称朱为国姓,普通百姓尊称他为国姓爷。

郑成功此时坚决反对郑芝龙投降,倒不是郑成功能洞悉博洛的阴谋,而是相对于被灌了迷魂汤的郑芝龙,郑成功比较清醒。

因此,围绕着郑氏集团的未来,父子进行了一场辩论。

郑芝龙认为,虽然咱们人多,但是弘光江北四镇人也不少,还不是被打得满地爪牙,咱们的实力不见得比他们强,跟清军作对,不是以卵击石么,还不如识时务。

郑芝龙的想法逻辑上是比较合理的,但是是比较没有道德的,也是比较没有骨气的。

郑成功显然是不怎么认为的,当然大家都是生意人,面对著名军商郑芝龙,说什么为国效力以死报国之类的话,这是多余的。

对于郑氏家族来说,归根到底,是利益问题。

对于郑芝龙的梦,郑成功有清醒的认识。他说了一大堆,最根本的就是:失去了枪杆子,就成了羊羔子。虎不可离山,鱼不可脱渊。

精辟!郑氏家族最厉害的就是海上霸主,在隆武政权下面干事,郑氏家族基本上不会受到什么约束,一旦投降清朝,想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乘早做梦去吧,人家忌惮的不过是你的部队而已。

郑成功分析的头头是道,基本上郑氏家族的其他成员都比较认可郑成功的意见。

但是郑芝龙坚持认为,趁着现在比较有实力,投降了之后,人家还比较看重你,如果等到走投无路投降,那就是摇尾乞怜,就追悔莫及了!郑芝龙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

大家谁都说服不了谁,最后的结局就是,郑成功和他的叔叔郑鸿逵等人带着大部队退到厦门、金门。

郑芝龙带着五百亲兵和家眷北上投降,博洛见到郑芝龙之后,非常高兴。

郑芝龙同志受到了博洛热情的款待,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会谈。当博洛得知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把队伍给带走了继续抗清而郑芝龙就是个光杆司令的时候,博洛果断决定不兑现承诺(他也兑现不了),封王是不可能的,当福建总督也是不可能的。

郑芝龙的后路,博洛是为他想的比较周到的:去北京,软禁。

鉴于形势不妙,郑芝龙表示,自己还是很有用处的。自己可以招降坚持抵抗的郑鸿逵等人。

郑芝龙再次向我们展示:人可以无耻到这个地步。

对于郑芝龙,博洛是比较清醒的,你想找机会逃跑吧?

你自己都没把他们带过来,还指望你招来?门都没有。

所以郑芝龙很快被移送到北京,被封为一等精奇尼哈番(相当于子爵),被编为汉军正红旗。<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