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多尔衮的选择(1 / 2)

加入书签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清军从白山黑水打到了两广,虽然有些零星的抵抗,但是对于满清政府来讲,搞定华夏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在连续解决了张献忠和两个南明小朝廷之后,多尔衮认为,南明已经不足虑了。攘外已经基本成功,作为清军从龙入关的最大功臣,多尔衮此时的声望达到了最是个空架子皇帝,但他毕竟是皇权的象征,而孝庄虽然不掌权,但是她背后有蒙古力量的支持。总体来说,反对派的实力不足以与多尔衮抗衡,所以多尔衮要称帝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要想让满族内部不受一点冲击和影响,完成不流血的政变,这个比较困难。

多尔衮最大的理想是把他的民族带入新的天地和开创万世基业,多尔衮有称帝的心,但更有由他一手统一中原奠定大清江山的雄心壮志。

所以他要顾及到满洲整体的利益,他不愿意为了名位造成最高统治层的分裂,也不愿意破坏满族的团结,因而可能延缓甚至严重租碍清军统一全国的进程或是对刚刚建立起来的政局有所动摇。

多尔衮的这种行为是比较罕见的,也是由他的大局观决定的,所以把他归于第一类的人物实至名归。他是不会在大业未定,人心纷乱的时候作出不恰当的选择。

我想如果假多尔衮以天年,很难说他不会最终称帝。

虽然这个时候多尔衮不称帝,但是不代表他不会打击政敌。

四川和广东平定了之后,多尔衮决定解决他最不喜欢的人豪格,这个时候豪格平定四川,刚刚凯旋归来,并且受到了顺治的亲自接见和款待。

而且豪格还是皇帝的亲哥哥,但是即使是对这样一个人,多尔衮可以说解决起来也是毫不费力的。

当然,在此之前,还需要先杀杀另外一个人的威风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自从当了辅政王以来,一直装孙子,虽然对多尔衮很不满意,但是一直曲意迎合多尔衮,又是上奏给多尔衮加称号(比如加封皇叔父摄政王之类的),又是请奏给多尔衮加礼仪。相当自觉。

这套把戏偏偏其他人还可以,想骗多尔衮,门都没有。

你当年就是豪格的支持者,指望你忽然良心发现?你也就是一事当前,明哲保身。暗地里和豪格穿一条裤子,各种帮助豪格,你以为我不知道?

现在多尔衮大权在握,也不需要搞什么阴谋诡计,直接一棒子就把济尔哈朗打得喘不过气来,顺便还可以把多铎扶上位。

多尔衮以济尔哈朗的王府超标为由(济尔哈朗固然超标了,但是多尔衮的王府更是超标到哪里去了),罢黜了他的辅政王,换上了多铎。后来又把当年拥立豪格的事情拿出来说事,说他在皇太极死后,曾迎合两黄旗,赞同立肃亲王豪格为君。以及入关的时候,没有按照秩序,擅自让两蓝旗超越规矩,立营前行。

说起来,也都是芝麻大的小事,不过,事情的大小不是你说了算的,而是多尔衮说了算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