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鳌拜(2 / 2)

加入书签

不过由于清朝初年出了个多尔衮,任何人权利大那么一丢丢,都会引起应有的警惕。所以就在鳌拜大权独揽的时候,他的危险也慢慢降临。要知道,鳌拜的对手可是堪称满清第一女权术大师的孝庄太后(和慈禧并列)和跟着孝庄学习的康熙皇帝。

更何况,大权独揽之后的鳌拜,就不像先前那么谨慎了。人年纪大了,就容易对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逐渐上了年纪的鳌拜,天天在朝廷上看着苏克萨哈那副嘴脸,这家伙当年曾经投靠多尔衮捞了好处,后来多尔衮死了,他又靠着顺治捞足了政治资本。苏克萨哈这家伙什么力都没出,该拿到的全拿到了,想到这里,鳌拜气就不打一处来。

所以鳌拜决定,是时候收回苏克萨哈的“红利”了。而且看着自己手下的兄弟,想着自己也算混出头了,也该给自己人一点甜头了。

康熙四年,鳌拜挑起了换地事件。这个事情,鳌拜倒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多尔衮当权的时候,偏袒正白旗,将冀东肥沃的土地圈给了正白旗。现在鳌拜自己上了台,他就提出圈地应按八旗排列顺序。冀东的土地按顺序应该归黄旗所有(也就是索尼、自己等人)。

当然他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事情,除了要给自己捞点好处,也是想打击打击苏克萨哈和两白旗。

为此,鳌拜简直不惜大开历史倒车。要知道当时的圈地已经过去了二十年,如果黄白旗换地,牵涉面太广。而且在圈地过程中还规定了如果土地不足,“别圈民地补之”的流氓政策,不难看出,这种坑爹的政策很容易造成很多无辜的人受苦。蛋糕就这么大,谁都想浑水摸鱼,遭殃的自然是老百姓。

尽管这个政策很坑爹,两黄旗的索尼和遏必隆还是非常支持的,谁心里都有很多小九九。

当然苏克萨哈肯定是反对的,不过三比一,苏克萨哈就算反对,也是无效的。

关键时刻,还是有人敢于直言的,出自正白旗的户部尚书苏纳海可能是处于自身利益受损,也可能是出于为国家稳定的考虑(不过我认为他为自身利益考虑的更多些),对圈地持反对态度。

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出于国家稳定的考虑,也公开对此政策表示强烈反对。

鳌拜没有想到却有三个不怕死的官员敢于违拗自己换地的要求,他十分愤怒,一激动,就把这三个人定为死罪。

问题是,这三个人也就是说了点实话。康熙虽然小,但是他并不傻。他表示,不同意处死,最多打100鞭子了事。

其实如果鳌拜是个聪明人的话,毕竟坐在上面的是自己名义上的领导,虽然还没有亲政,但是总有一天,他要成为自己实际的领导,按照一般的逻辑,应该赶紧巴结巴结康熙。

可惜,这个时候的鳌拜已经昏了头,权力确实是个容易让人失去理性的东西。他竟然鸟都不鸟康熙的意见,直接就把这三个人干掉了。康熙也无可奈何。

看起来,鳌拜获得了胜利。实际上,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鳌拜已经埋下了他最终的结局。<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