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三藩之乱2(1 / 2)

加入书签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吴三桂的自我表演使人们看穿了他是一个见利忘义、口是心非、反覆无常的野心家,一些有气节的汉族知识分子对之更是嗤之以鼻,耻与为伍。因而吴三桂发出的“反清复明”的号召,在广大汉族士民中产生的影响比较有限,他谁也代表不了,只能代表他自己。广大汉族知识分子早就看透了他真面目。

不过康熙裁撤三藩的行为还是太草率了一些,他自己的口号喊得倒是不错,可惜也没有落到实际行动上。要知道,本来清军就是因为兵力不足才大量启用了汉族军阀,这个时候,天下安定还没有几年,清军的主力部队大部分都驻扎在北方。南方基本上是三藩的天下。

吴三桂的反叛,对北京中央政府造成了极大的震动。北京的朝廷一时间慌成了一团。保守派的大臣索额图等人甚至提出,杀掉主张撤藩的大臣,平息吴三桂的愤怒。希望吴三桂能罢兵休战。

关于这一幕,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十分相似的例子。西汉景帝时期,御史大夫(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最高检查院检查长、最高法院院长兼中央纪委书记)晁错提出了“削藩”的意见并被汉景帝采纳。结果引起了七个诸侯王(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的集体反叛,他们打出了?“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口号,带领部队准备攻打长安。

事情出了以后,汉景帝十分紧张,结果他听信了袁盎的计策,诛杀晁错,满足叛军“清君侧”的要求以换取他们的退兵。结果。。。。。晁错就这样当了替罪羊,显然汉景帝完全不懂什么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对诸侯王来说,诛晁错只是借口而已,既然都已经反叛了,那就再也没有退路了。汉景帝的如意算盘诸侯王退兵,没能实现。

经过这个教训,汉景帝才彻底醒悟过来,决心全力镇压,他派太尉周亚夫率领部队,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可以说,诛杀晁错这个事情,正是贤明皇帝汉景帝一生最大的污点。

历史历历在目,作为一个想留下一个好名声的领导,康熙虽然年轻,他没有犯和汉景帝同样的错误。而且她的奶奶孝庄在关键时刻,再次显示出她作为这个时代最伟大女性政治家的风采,她虽然不赞同康熙削藩的时机,但是,当事情真正来临的时候,她并没有去追究责任,而是坚定地站在康熙的一边,全力支持康熙,给了康熙极大的鼓励。

在孝庄的支持下,康熙严厉训斥了索额图等人的脑残建议,并且表示:撤藩出自朕意,他们何罪之有?以此坚定了平叛的决心。

坚定了平叛的决心之后,康熙还是显示了他作为一个合格皇帝的潜质,他镇定地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首先他停撤尚可喜、耿精忠二藩,以在政治上孤立吴三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