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赵良栋定云南(2 / 2)

加入书签

镇守四川的是大周将领王屏藩。

这位王屏藩倒也并不是庸碌的人,他的作战经验是比较丰富的,看到赵良栋孤军深入,王屏藩决定给赵良栋一点颜色瞧瞧。他率领数万人马准备出城迎战。

虽然王屏藩数量上有很大的优势,但是问题是,作战从来不是简单的2大于1的问题。王屏藩考虑到了数量问题,但是没有考虑士气问题。

要知道,这个时候,吴三桂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不光康熙这么想,吴三桂底下的士兵也这么想。

谁都不想跟着一个没有前途的老板混,所以这群人一出城打野战,和训练有素的赵良栋的宁夏兵碰面了之后,果断地做出了一个决定:逃跑。王屏藩全军立刻崩溃。幸好王屏藩自己的逃跑技能还不错,总算逃回了成都城里。

赵良栋知道自己的实力,也没敢攻击成都,他原地待命,等待清军支援。10天之内,清朝大军陆续赶到。图海见时机成熟,下令全军攻城,一举收复成都。

王屏藩见大势已去,在城内自缢身死。其他高级将领不是被打死,就是被活捉。被打死的也算解脱了,没被打死的可受罪了。

康熙下令将他们押解进京,不仅一路受尽折磨,拉到北京也没有好结果,全部被判万剐凌迟,免费给京城的老百姓来了一场割肉表演。

大将都死了,四川叛军群龙无首,清朝顺利收复四川。

赵良栋为收复四川立下第一功。

就这样,在赵良栋和他的同事们的努力之下,现在的清军,已经打通了进军云贵的路线,对云贵高原形成了包围圈。

虽然形势很不好,吴氏家族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相比尚之信和耿精忠,吴氏家族表现出了顽抗到底的决心。

虽然吴三桂这个人的人品不好,但是跟着吴三桂一起造反的前明将士,绝对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谱写了关宁铁骑最后的绝唱。

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手(方)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事实证明,关宁铁骑无愧于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这支部队的确具有培养英雄精神的土壤。

无论这场战争的性质如何,结果怎么样,关宁铁骑绝不是输家。他们值得每一个人尊重。

他们依托云南的有利地形,准备抵抗到底。

他们在绝境之下表现出的战斗力,实在是让广大的清军感到脸红。20年前基本上战斗力相当,20年之后,关宁铁骑此时还很能打,满洲八旗此时已经堕落成很不能打。

所以说,具有传统和精神,是很重要的。野路子,终究是比较难保持的。这个现象,用时髦一点的词,叫文化。所以很多好的企业都在把企业文化当成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来对待。

因此,整整两年,清军愣是没能前进半步。

就在这个形式相持不下的时候,赵良栋提出了他的作战方案,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康熙批准了这个作战计划。

这个作战计划是这样子的:康熙十九年(1680年)八月,清军分三路大军进攻云贵。届时三路大军齐头并进,直捣昆明。

为了保证这次作战能一举解决问题,康熙做了详细的安排,他几乎压上了自己的大部分家当。

这次调动兵马总数,历史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据《皇家起居录》记载,康熙五十九年正月康熙宴请群臣时,无意间与群臣聊到此事,康熙回忆道,为了平定云贵,他出动了满汉大军共计40余万!

为了加强作战的执行力,康熙进行了大范围的人事调动。

对康熙来说,吴氏家族已无路可退,势必会拼命反抗。那些皇亲贵胄,信心不坚定者,很难完成这项任务。

为此,康熙选拔了新的富有进攻性的将领,担任三路大军的统帅。<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