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初投在美国(2 / 2)

加入书签

梁微微笑,越发有兴趣听“心路历程”了。

陈小西自言失利了几次,开始学习。看了很多网站,学投资应该怎么做。学到的最大经验是,买一个指数基金,跟着指数走,指数至少是不可能破产的。第二大经验即是要买分红率高的大公司。

他把学习用以实践。查财务报表,的确很多公司分红率很高。又花了1000美元,买了其中一个,即万宝路,它有10%的分红。赚多赚少不说,至少不再两眼一抹黑,且基本不亏钱了。

除了跟着网站学,他自己也会琢磨。当时巴菲特已经有“股神”之名。他去看巴菲特的持有股票名单,但凡是亏损的,都去买。理由是,如果巴菲特的股票是赚钱的,那么就意味着他在以更低的价格在买入,将来赚钱的空间就更大(解释:巴菲特是长线投资,不会马上把他手上的股票马上卖掉)。按照这个思路,他买了usbankcorp(银行)和conocophillips(石油公司)。这两公司好像都不咋滴。陈小西的结论是:巴菲特也有失误的时候。

2006年,陈小西在新泽西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州立大学读大二,那一年黄金从1000美元一盎司逐步下跌,跌到600美元的时候,他买了3000美元的纸黄金。

“这算是我个人独立决策下,赚钱的第一笔生意。”

回忆往事,陈小西微微笑。个中的得意之情,难以言喻。同学们要么由家长付学费,要么贷款付学费,要么辛苦在餐馆打工赚零花钱,他已经开始用投资赚钱。

梁点头:“你什么价位卖掉的?赚了多少?”

陈小西:“我没有卖掉它,现在它还在我美国的账户上。”

梁:“额……好吧。”

原来美国的交易费很贵,它不是按比例,而是按次数。这样很不利于小户。

陈小西举例他用过的一个网上交易系统,每做一笔交易扣5美元交易费。回国之前,他开始收拢投资,把所有的银行账户和股票账户都转到花旗银行。花旗银行每一笔网上交易费用是249美元。回国之后,陈小西的这些美国股票账户就没有动过,一是因为交易费高,二是因为一旦赚钱就需要缴税。

2015年12月,陈小西离开生活十年的美国,决定回国。

很多亲戚、同学、朋友纷纷为他这一决定惋惜。很多人认为美国比中国好。但他不这么看。

陈小西说,自己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前就感受到美国在走下坡路。

生在商贾之家,梁自然记得2008年波及全球的美国经济危机。对于陈小西事后诸葛的说法,她不置可否,要知道那时候陈小西还只是一名大三的学生,足不出校园才是他生活的常态。

似乎感受到梁的半信半疑,陈小西便把做判断的过程说了出来。

从大二开始陈小西热衷打网球,跟一位华人老师一起做网球搭档。老师在美国各个地方买房子。有一天,老师跟他说:“美国经济马上要不好了。”他问老师怎么得来的。老师说她定了一个“房子断供-银行拍卖”的推送。发现推送的内容越来越多,由此老师断定美国的经济马上要不好了。

陈小西解说:“2000年以后,美国经济下滑,泡沫破产,股市低靡。为了刺激经济,国家下调利息。利息降了之后,房价开始暴涨。房市越涨,越吸引投机的人。打网球的老师也是这种情况下不断买房的。

要知道,美国人跟中国人很大的不同是美国人借债很多,很多人工作很多年还在还学生贷款、车贷款,如果连这么重要的房贷都断供了,那可以想象他们背负了多少债务!”

梁:“这么说,是你的老师发现了美国在走下坡路。”<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