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出征(1 / 2)

加入书签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蓝宇却不曾想太妃竟对朝庭军力比对也是如此了解,甚感佩服道:“母妃圣明,所言不虚,事实确实如此!只是行军作战除双方军力外,领军将领、地势、天气、民心、士气,都会影响战局,儿臣亦不敢妄言必胜!”

太妃见蓝宇神色凛然,言语从容中肯,并无半点骄傲之气,乃满意地颌首道:“看来你父皇确实是慧眼识英才,一早就已看出皇儿乃是天家千里驹,百年不出的将帅之才!

“母妃太夸奖儿臣了,谈文韬,儿臣远不及先皇,论武略,儿臣更是不及圣祖之万一,天家千里驹之名,儿臣实在愧不敢当!”

蓝宇脸色微红,谦逊道,不过却是诚心言之,并无半点虚伪之意,原因很简单,蓝宇从未领过军,前世也只是一小兵而已,现在只是借了唐王的东风,沾了点光,那还敢夸口妄言!

再加上唐王的记忆又被他搞得七零八落,如何领军作战,行军布阵,他也不是太清楚,必须要抓紧时间理顺凌乱的记忆才行,而现如今只有依靠手下大将和前世几千年沉淀积累的军事历史知识先撑着,以后再慢慢摸索吧!

“皇儿不必太过谦虚,哀家所托之事,正是与此有关!哀家希望此次出征,若朝庭大败,皇儿可以手下留情,网开一面,少作杀戮,不要赶尽杀绝,尽量息兵言和!一则,两军兵卒皆是大魏子民,死伤过多,只会使我朝元气大伤,让四夷有机可乘!二则,你与皇帝,本是兄弟,同根而生,能让则让,就算是为先皇广积功德吧!先皇在天有灵,也会感动欣慰的!至于哀家这里,你也不必担心,哀家在这里有王妃陪伴很开心,也不打算再回宫中了,日后就常住西昌吧!”太妃细声慢语道,眼中尽是期盼之色,说话间,眼中又是掉下泪来。

“母妃但请放心,此次出征,如非不得已,儿臣必定不会大加杀伐,更加不会袭扰百姓,滥杀无辜,若皇帝肯诚意言和,儿臣也绝不拒绝,请母亲宽心静养!”蓝宇微一思量,这事说来对自己也没什么坏处,便爽快地答应下来。

这倒不是说蓝宇有多孝顺,实在是逼不得已。蓝宇其实心中也很想一举拿下京城,将那个占着龙椅不干正事的便宜弟弟拉下来,自己过把皇帝瘾,君临天下,掌控四海,那该有多痛快?!

不过也只是想想而已,俗语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行军作战最根本的就是拼银子,没银子就没粮草、没军饷、没兵器甲胄、没战马,士兵没饭吃饿着肚子,没军饷养家糊口,那来的士气,这仗还打个屁呀!直接投降算了!

怎么说他也是二十世纪接受过先进文化教育的有志青年,又岂会认不清形势!此次出征原本就很仓促,军饷、粮草、器械榴重皆不允足,因此虽出师有名,士气旺盛,也必须速战速决,否则如久战不下以至形成长期拉锯战,则必定生变,到时不用朝庭打,无粮无饷地兵变就可以要了蓝宇的小命!

因此,蓝宇早已打定主意,此次出征其实就是给朝庭来个下马威,吓唬一下小皇帝,能多捞点好处当然更好,实在不行便立刻退回燕州,割据西北四州,当个土皇帝,别管其他,先享受几年再说,到时

看书?网:kanshu!神功大成,自己便拍拍屁股走人,你能奈我何?

太妃倒没注意到蓝宇脸上露出的奇怪笑意,了却了一桩心事,心情很是欣慰,当下又嘱咐蓝宇道:“皇儿如此说,哀家也就放心了!不过战阵之事,凶险非常,虽说皇儿久经杀场,武艺超群,也不可等闲视之,切记小心谨慎,定要平平安安归来!”

蓝宇心道,原来的唐王武艺怎么样,我不知道,不过现在的唐王嘛!虽说不是万人敌,不过空手逃命,还是不在话下的,不过也不敢怠慢,恭声道:“儿臣谨尊母妃教诲!”

谈完正事,太妃终于转移目标,和萍儿闲话家常,话题嘛?还是离不开传宗接代、开枝散叶之类的,萍儿一脸的娇羞,俏脸红得似熟透地苹果,一双柔夷不安地纠扯着手中的丝巾,朱口微启,小声地应答着,声音低不可闻,煞是可爱。

蓝宇在一旁一时间不禁看呆了,嘴角涎水溢出也不自觉,倒是太妃注意到他的丑态,左日二人入阁时,她就观察出萍儿行动略有不适,再观其双眉眼角,就已断定必定是青瓜初破,心中才道原来宫中传言不虚,大殿下练武成狂,竟是不近女色,心中顿时忧虑不安,深恐无人后继香灯,致唐王一脉从此断绝!

此时太妃见蓝宇如此神态,却是欣喜万分,毕竟小两口云雨初试,正是食髓知味之时,行止间缠绵恩爱虽略微有些失仪,也是情有可原!虽然太妃心里也有些奇怪,这个武痴皇儿如何开窃了?但心中也总是放下一块巨石,不用再担心后继无人了!当下甚是体谅地吩咐二人早早歇息去吧!

萍儿闻言暗自松了口气,蓝宇也不禁喜上眉梢,二人向太妃道别后,飞快地返回翠湘阁!入得寝室,屏退四婢,蓝宇将萍儿揽和怀中,炙热地眼神探询着凝望着她,萍儿体质甚佳,就是习武的关系,短短两日间创体已愈。

加上萍儿正值初尝禁果,心中欣喜之时,却逢蓝宇即将出征,归期不定,心中甚是不舍,眼见蓝宇火热地眼神就已了然,娇羞地轻颌螓首,蓝宇得令立刻横揽佳人,置于床塌……

次日清晨,天边初露鱼白,蓝宇已在萍儿的娇声催促下起身,更衣洗漱。

二人简单地用过早膳后,蓝宇吩咐得胜全招亲军副统领左忠进、侍卫统领胡大进、长吏萧潜来见,安排一干留守事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