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军纪严明(1 / 2)

加入书签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黑甲军虽然是军纪严明,作战勇敢,兵悍将勇,威名远播,却依然也逃不过这个铁律,如果主将无能,则必然大败,绝对不会例外,蓝宇暗暗下定决心,自己一定要尽快改变这种畸形的定律……

蓝宇坐在帅椅上,仔细地思虑了好半响,直到夏荷上前添茶,才惊醒过来,询问堂下站立的海熊灿,“后日辰时崔呈斌二十万大军方能抵达青川城外,而我军明日申时便可进驻青川,如此一来我们的计划岂不是落空了?”

“末将以为不然!王爷,现在两军战局还不明朗,敌军主力的战力究竟如何,我们并不知晓!

不过依末将所知,敌军主将张天顺,确实是一员久经沙场的宿将,战功郝郝,他治军严明,精通兵略,行军布阵,也是严谨不苛,又极善正步之道,用步军扼制骑兵,更是其擅长!

而且张天顺素来爱兵如子,深得帐下将士军卒爱戴,因此三军士气可用!敌军此次以步军为主,骑军为辅,正可以充分发挥主将统兵之优势!

如果此次崔呈斌可以信任张天顺,由其统领全军与我军交战,则战局走向,谁也不可预料,胜负之数,也是各半而已,王爷绝不可等闲视之!”海熊灿脸上难得的流露出深沉的脸色,显然对张天顺的威名甚是忌讳。

“有道理!如此,就按原计划执行!作好两手准备,如果可以以堂堂正正之师,击败朝廷军队,固然是好,不过如果万一战局有变化,就执行备用计划!

总而言之,此次出征,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蓝宇盯着有些飘摇的灯火,脸上的神色也是出奇的凝重!

正所谓人的名,树的影!张天顺在刘秀的记忆中,也是一员善战之将,在大魏军中影响力甚巨,朝中名将大半出自其彪下,可谓是一棵常青树,永远不倒的一面军旗,真正的帅将之才,用兵之能绝对不在刘秀之下!虽然如今已是垂垂老矣,但也绝对不可轻视。

此次出征,蓝宇一方可谓是孤注一掷,近日来整理刘秀的记忆,再仔细分析敌我局势,蓝宇终于得出一个很不理想的结论,也对当初出征时自己的乐观深深感到有些羞愧!

行军打仗,非同儿戏,此战胜则大利,进可据中原成就霸业,退可守西北,割据一方,但如果一旦兵败则全盘皆输,兵败如山倒,退据西北也不可能,恐怕到时自己即使是想做个普通百姓,也不能如愿!

亡命天涯,蓝宇绝不可以忍受,自己已经逃过一次,以后绝不会再逃第二次,蓝宇暗暗下定决心,定要尽全力赢得此仗,占据西北,如此自己才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借助西北的财力无力,尽快的将天魔诀修练至第五层,早日返回属于自己的世界,报那血海深仇……

“是,末将告退!”

待海熊灿退出帐外后,蓝宇又在灯火下仔细地研究着铺在帅案上一块三尺见方呈土黄色的羊皮地图,反复揣摸着第二计划的各个环节,沉思了半响,上齿紧咬下唇,捏笔在手,举在半空,良久才在一条名曰金沙河地名字上重重的画了一个叉,腥红腥红的颜色,仿佛在向人预示着什么……

七月二十七,天气放晴,碧空万里,一片云彩也没有,道道金光将天地连成一片,

看书。网同人kanshu?分外炫丽。

一天一夜的连绵大雨,将天地清洗的一尘不染,空气中皆散发着淡淡地泥土地芬芳,清新凉爽,官道两旁一排排高低参次地柳树,翠绿的叶面上,滴滴晶莹的水珠,来回滚动着……

早起的鸟儿,飞跃在枝头柳梢,抖动着有些潮湿地羽毛,迎着初升的朝阳,快乐地歌唱着……

路旁树林间,草丛里,不时窜出受惊逃窜的野兔、山鸡……

蓝宇大军卯时造饭,辰时拔营,迎着满天的朝霞,穿过落日峡,浩浩荡荡朝青川府开去。

专供蓝宇使用的豪华马车,此时又成了摆设,春梅、夏荷二人坐了一天马车,颇觉无趣,或许也是感觉太过颠簸,两人又随蓝宇一起,骑上战马,悠晃着随着大军出发,沿途三人不时指点着远处的翠山云峰,奇异景致,谈笑风生,倒也是其乐融融,犹如外出游览般逍遥自在,行军的苦楚寂寞也减淡了不少……

大军午时至金沙河西岸密林外扎营造饭,挖掘的锅灶依然是九万大军所需的数目,只是若有心人仔细探察,一定会发现有许多锅灶其实并未使用,只是加满清水,燃柴煮沸而已,空置的锅灶不多不少正是一万兵卒所需……

蓝宇陪二女用过午膳后,嘱二人在中军帅帐中简单休息一下,自己则带着海熊灿和刘海骑马至四周查探地形。

金沙河源自幽州北山府,经盐池、河曲、青川,最后汇入天花江,全长近千里,河宽三百丈,水深十丈以上,深不见底,河流湍急,两岸除近百丈宽的沙滩外,其余皆是密林遍布,纵深数十里,树木参天,层峦叠障,郁郁葱葱,林中常年不见天日,枝繁叶茂,草密丛杂,深可遮人,多蛇虫走兽,又密布障气,凶险非常!

密林中仅有一条宽二十余丈的黄泥官道连接至河滩,金沙河通往青川也只有一条木质吊桥桥相连,据河面不及丈余,宽二十丈,而且桥沿并无护栏,光板桥一个,桥下就是急流奔涌的金沙河水,随时都有可能堕入河中,被激流冲走,令人望而生畏……

两岸宽达百丈的河滩,黄色地细沙淤沉,阳光下散发淡淡的金芒,远望去金光一片,想来金沙河便是名来由此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