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鲁肃之谋(2 / 2)

加入书签

果然是完美的规划。

见鲁肃在沉思,高顺问道:“子敬下一步有何打算?”

鲁肃回过神来,心想,各州皆有优秀军师,将军府也不乏智者,否则也设计不出如此宏大的规划;以他的年龄、阅历和出身,皆不占优势,不若独辟蹊径,开创一新的占线,于是说道:“主公,肃对北疆不熟悉,希望到军队中锻炼一阵,对北疆总体上有个了解,然后希望主公能将肃安排在荆、扬地区,将来可协助主公占领那些地区;主公的官兵以骑兵为主,且都是北方人,不习南方环境,不利于在南方作战,务必提前在荆、扬地区占一块地盘,提前练兵;外人皆不知道肃投靠主公,这对主公来说非常有利,对肃来说也是一难得的机会。”

高顺没想到鲁肃会如此想,在他的印象中,鲁肃更擅长战略规划,若是执行如此计划,岂不大材小用?

仔细想来,鲁肃还是太年轻了。

不过这个计划要是执行好了,将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在沿江或者沿海地区修建港口、码头,将非常有利于将来南下军队的后勤补给。

于是,高顺说道:“不错,子敬的想法不错,不过具体如何执行呢?以何处为落脚点呢?”

鲁肃也感觉这非常困难,还是坚定的说道:“必须是沿海或者沿江的郡县,水军必不可少!具体地点,需要主公向朝廷申请。”

想法与高顺相似,让高顺感到很欣慰。

不过现在荆州、扬州的州郡皆有主,即便有朝廷的任命,也很难上任,这让高顺非常为难。

突然,高顺灵机一动,问道:“既然荆、扬地区暂时不方便,可否先在徐州落脚?顺与徐州刺史陶先生关系匪浅,广陵郡北有淮河,南有长江,发展水军非常便利,且方便后勤补给。”

鲁肃大喜,笑道:“哈哈,太好了,主公,肃的家便在下邳国东城县,地处下邳国、九江郡和广陵郡之间,肃对周围情况非常熟悉,以广陵郡为基业,招纳贤才、建设水军、和步兵、发展民生,可西击袁术,南下江东,实在太理想了。”

高顺一听,非常尴尬,解释道:“子敬有所不知,今年刘备、孙坚、曹豹等人混战于淮河地区,东城县到盱眙县之间为主战场,估计此刻已破败不堪;子敬的家肯定也遭战火波及,等稳定后,顺一定为子敬修筑一座豪华宅院。”

“哈哈,主公过滤了,一座宅院,何足挂齿,再说了,肃早已把基地设在深山中,肯定保存完好。”

既然如此,高顺便放心了,考虑到鲁肃未及弱冠,便说道:“我向陶刺史要广陵郡,以钱粮补徐州的损失,顺会安排一位太守,子敬可任郡丞兼军师,实际工作以子敬为主,两年后子敬再接任太守之职。”

鲁肃大喜,按照他豪族的出身,顶多从事郡县小吏,熬到中年,能做到郡丞、主薄已是侥幸,年老时做到太守之位,便是最好的结局,现在主公能在他成年后便做太守,实在太令他激动了,忙拜谢道:“谢主公信任,肃绝不辱使命!定为主公组建一支强大的水军部队和英勇善战的步兵部队。”

随后两人又商定了一些细节内容,鲁肃执笔,给审配、房良和陶谦各写信一封,然后派遣一位高级文官和数位高级武官,以及几十位中级、初级文官和数百位中级、初级武官,以及五百水兵,随鲁肃一起秘密前往广陵郡。

给审配的信是让他出使徐州,索要广陵郡;给房良的信是要求其为鲁肃提供最大的帮助;给陶谦的信是陈述厉害关系,避免徐州与袁术发生冲突,以及高顺承诺的钱粮等补偿,要求把淮河以南的地区尽归广陵郡,广陵郡淮河以北的地盘归下邳国,这样的话便于防御和管理。

高顺相信,陶谦肯定会同意高顺的方案,这样的话陶谦没有损失,既甩掉了广陵郡这个沉重的包袱,其安全性又大大增加。

高顺更期待,鲁肃在广陵郡打开一新的局面,帮助他实行战略上先占扬州的目标。<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