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乡试(2 / 2)

加入书签

陆俊达又想起了那日诗会的场景,一股深切的恐惧涌上心头,不由得浑身一颤。

听见陆俊达这么说,卢恒的其余弟子,也纷纷道:“谨遵师命。”

有人虽然对这场舆论战心存不满,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身为卢恒的弟子,若是得罪了他,这辈子的出头之路,只怕算是断了。

……

好巧不巧,乡试的考场就设在了太平坊。

张子房坐于考古席,其身旁还有诸多翰林侍讲,负责维持秩序,分发考卷等等。

李隆来的时候,特意戴了面纱,遮住脸面。

倒不是怕什么,只是乡试在即,还是不要再生事端为好。

若是因为些许冲突,被某些恶意之人,打伤了手脚,该当如何是好?

难不成要当场放弃乡试?

所以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出此下策。

等安全进了考场,考卷发下来的时候,李隆这才松了口气。

一看题目,顿时一股难以言喻的惊喜涌上心头。

只见那考卷上,用正楷标标准准地写了八个大字:“知者不惑,诚意正心。”

乍一看,几乎百分之八十的考生都会发懵。

因为没有任何圣人文章,儒家经典中有这么一句话。

所以,这是一道截搭题!

而只要是截搭题,那就往往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题目。

知者不惑指的是心中怀揣着知识和道理的人,往往没有疑惑。

而诚意正心,讲的则是意念要诚,心思要正。

大致是讲究钻研学问的态度。

这样的两句话,有什么关联吗?

说句实在话,很难看出有什么关联。

但是!

这题,李隆做过!

也不是说做过,而是做过相似的破题。

第一句知者不惑摘抄自“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讲究的是三种境界。

第二句诚意正心则摘抄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讲究的是达成目标的方法。

所以,这题目写反了。

他将境界写在了前头,反而将方法写在了后头,自然叫人一头雾水。

但如果换一换,以诚意正心的姿态去格物致知,这样才能做到知者不惑。

随后再以相同的方法,达到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如此,三重境界成矣,才能做得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便是破题!

李隆目露精光,下笔如有神!

与此同时,张邯看着这八个大字的题目,也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许久之后,其眼眸中光芒一闪,嘴角微扬,轻笑一声道:“原来如此,这出题之人,心眼当真是坏。”

竟将这题目硬生生写反过来!

想要答对此题,就得第一时间意识到这是一道截搭题。

这就很考验考生们的基础功底了,必须足够自信,确认所有圣人文章,儒家经典中都没有这句话,才敢下此定论。

另外,判断出是截搭题之后,还得知道前后两句的原文,再将其交换顺序,进行破题。

如此一来,就要好写上许多。

否则,枉论破题,当真是难于上青天。<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