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论功行赏(2 / 2)

加入书签

若真是如此,未免有些不地道了。

李逐峰却没有更进一步的解释,只是笑了笑,拍了拍李长空的肩膀,道:“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走,回家!”

……

翌日清晨,正德殿!

伴随着喊礼太监一声高亢的“升朝”,朝会正式开始。

李长空依旧站在武官席位的最末尾,没什么存在感。

以往朝会,大多都是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但今日,景行帝却直接略过这一环节,道:“宣武陵侯李逐峰进殿。”

一旁的郑英见状,立刻高声道:“宣武陵侯李逐峰进殿!”

随后,他的话便被一位位喊礼太监复述,最终传到宫门之外。

不多时,李逐峰来了。

冲着景行帝单膝下跪,道:“臣蒙受圣恩,南下抗陈,现不负所托,覆灭南陈水军。”

“此乃战报,请圣上查阅之!”

郑英上前接过战报,递给景行帝。

景行帝粗略地翻看几眼之后,便放下了。

这些东西,他在李逐峰回朝的那一刻就已经听过,不会有假。

“甚好!爱卿此举,功劳甚大。”

“大乾向来讲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现特赏武陵侯府黄金千两,锦缎万匹。”

听见这个封赏,台下的文武百官脸色如常,显然都知道,这些都是客套话。

真正重要的,还是官职变动。

李逐峰是个能打仗的,这件事大家伙儿都知道。

十几年前,年纪轻轻的他就做到了正四品征南将军之位!

只不过由于之后的事情,官位被降到了从四品镇南将军,同时也被驱逐出了权力中心。

现如今,他立下如此大功,官复原职应当是不难的,甚至还要更上一层楼。

可究竟是上到哪一层楼,这就很关键了。

武官不比文官,想要升官,都要靠实实在在的军功,亦或者是世袭罔替。

也就是说儿子接任父亲的官职,但档次要下降一档。

比如从正四品下降到从四品。

所以武官升官是很难的!

三品及三品之上的几个将军封号,都是重中之重,朝廷轻易不会册封。

朝廷唯一一个以战功获封的国公——张勋,也不过是个从二品的镇军将军。

正一品的大都督,则由皇室出身的中山王暂代。

而同样是一品官位,却还要在大都督之上的大将军,却是暂时虚置。

主要是战功不够,就算是中山王,在北疆大多数时候也是以防守为主,这些年来,真正能拿得出手的战功,其实并不多。

但说实话,能挡住现在如日中天的北元,便已经是莫大的功劳了。

可...话是这么说,但大乾律例中,可没有因守城而获封的战功。

所以才导致了大将军之职虚置的尴尬局面。

而现在,李逐峰这次的功劳,大家伙心里都有个数,升个三品的后将军应该是不难的。

可谁承想,景行帝却道:“擢李逐峰为征南将军,兼水军都督,全权负责大乾水师训练等诸多事宜。”<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