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暗战,各有手段(2 / 2)

加入书签

整个燕王的封地,似乎一下子就变了天。精神抖擞扬眉吐气的文官,一下子抖了起来,以上的吃喝玩乐还是好的,有些则是明目张胆的开始刮地皮。

你是大商人?好,掏钱。你是种地的?好,该收税了。为什么?因为北方要打仗,军队的钱不够花了。你要问这是谁的意思?告诉你们,这就是燕王殿下的意思。敢不出钱?灭门的县令听过没有?

好,以前没听过,以后你们就会听到的。

在这些官员的胡搞之下,燕王的封地变得乌烟瘴气,捎带着燕王的声望也都下降了。毕竟官员们是用燕王的名义捞钱的,而他们做这些的时候,那都是“为皇上分忧”,是忠君爱国的,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

朱棣本人很生气,却也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随后也只能放任了。

在厉风从居庸关回来之后,这件赖手的事情,就立刻交给了厉风处理。厉风处理的办法可想而知,不会是什么官面的手段,更不会走正途。首先,厉风派人去了杨州,将一部分的斧头帮的人手调派到了燕京。

燕京的斧头帮分部在燕王默许之下,以一种匪夷所思的速度发展壮大了起来。在厉风的恶毒计划之下,那些文官的子嗣,被裹挟进了斧头帮,成为最下层的一些喽。年轻人总是喜欢这样的,古代现代都不例外。

人有了。

消息自然也有了。

那些官员们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也都一点点变得清晰。斧头帮的运作,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街面。商业方面,斧头帮则是以保安保全的名义,收敛费用。随着一个作威作福的捕头被打断了双腿,斧头帮的声望也达到了极致。

那些处理地方事务的官员,能够调动的人马并不多,而那些卫所的力量,更是不过几千人的规模。因为担负着监视燕王府的重任,又不能够随意调动,这就让斧头帮的行动更加灵活多变起来。

你来了我们就闪,你走了我们再来。我们的地盘儿上你敢收钱,就收拾你。

有燕王的默许,斧头帮已经处于不败之地。

也许出了燕王封地,他们可能会处于一种无处可逃的境地。但燕王的封地内,随便一个地方,就可以让他们平安。有足够的地方,是行政官员,卫所士兵所不能够冒犯的,人家跑进去,就屁事儿没有了。

厉风的动作,也不仅仅是这些。

他还组织了一些说书人,到处说书。或者晦涩,或者光明正大的,将舆论引导向一个对燕王有利,但是对朱允绝对不利的境地。这些读书人的口才,语言,都是厉风拜托了温小天训练出来的。虽然不明白什么叫做心理暗示,但他们的口才,已经足够完成这样的任务。

舆论战,这年头的人绝壁不是温小天的对手。他虽然没有亲自出面,但是这一场战斗的确是他组织的。

燕王的声望一点一点的刷了起来。

另外,在刻意的包装之下,一些关于燕王的消息,也开始八卦了出去。比如说燕王在地头上和某个老农民谈收成,燕王慰问皮货商等等。一个无比接地气的,亲民的燕王,就硬生生的通过舆论制造了出来。

朱允一系,遇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

只是京城距离燕京,路途遥远,所以当朱允的第二次动作开始之后许久,这个消息才是传回了京城。朱允的第二个动作,就是让朱棣进京的。你没看错,就是让朱棣进京,至于理由,也是现成的侄儿从小就怎么和叔叔亲近过,现在皇爷爷也死了,所以想要叔叔过来,亲近亲近。

这一份圣旨,依旧是随着一个老太监过来的。

老太监老不客气的尖着嗓子,将一份由黄子澄亲自动笔,引经据典,写的自己都声泪俱下的,感情真挚肺腑的圣旨读了出来。只是,原本如此感人的文章,却硬生生的让太监读出了一种阴深深的味道。

好容易将圣旨读完了,老太监咳嗽了一声,说道:“燕王,还不快接圣么?”

“臣,接旨。”

燕王也是干脆,这个时候,他不接圣旨,当下就说不过去,自己这几个月经营出来的声望,也都打水漂了。至于后面的问题,也总会有解决的办法的。燕王心中念头千转,前前后后将这件事想了想。<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