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你也配姓刘(2 / 2)

加入书签

“临安府衙的公差不分青红皂白,便受一家奴驱使,临安府的孙觌,就不要做官了,这么想讨好秦爱卿,秦相便给朕一个面子,收了他去你府里做家奴罢。”

这圣谕下得无比的荒唐,但却没有一人敢出来反对。

连提意见的都没有。

知道皇帝是多么的惜命,这番指不定心里憋了多少气儿呢。

一个临安府尹而已,罚了就罚了罢。

秦桧犹豫了一下,终于是应承了下来。

“至于临安府尹的人选,朕觉得辛次膺不错,诸位觉得如何?”

众人互相看了看,秦相爷带头道:

“甚妥。”

反正这个位置的人,老九肯定要安排他的心腹,辛次膺事前也已经知晓了这事儿,当下也并不觉得惊讶。

“至于起居舍人嘛,有个叫陆宰的,现在何处,身居何职?”

吏部的人想了又想,却实在是想不起这个人来。

还是辛次膺道:“陆宰现在当在其家乡山阴。”

废话,这就是他亲自给皇帝推荐的人。

主战、话少、懂事和有学问,皇帝就提了这四个要求,他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自己这位被罢官已久故交。

同样的,起居舍人这个位置,旁人是万万插手不得。

因此他指名要了陆宰,却也在众人的接受范围以内。

“那便就此定了,让他快些来做官了。”

吏部的人领了命去,刘邦看了看升官的辛次膺,其实还是有些舍不得。

这小子虽然话多,接触的时间也不长,但难能可贵的是一颗赤子之心,没那么多心眼。

只是这次闹事,临安府里好多人都见过了自己,当自己是那起居舍人。

若再和杨沂中一起出现,恐怕还得遇到人家来刺杀皇帝的事儿。

言罢,他又看向刘光世道:

“雍国公是吧?现在手底下还有多少兵马呀?”

刘光世心脏跳得快了起来,自从郦琼等四万人投北之后,他只剩下了八千多人。

就这八千多人,还全部被张俊一人给吃了。

去年援助刘錡的时候,他手下只有朝廷调拨的三千余人。

说起来,同样是当年拥护老九登基的,韩良臣和张伯英手底下各自都有近十万兵马,韩家军和张家军的名头传遍两淮。

唯独自个儿,别说刘家军了,连岳飞和杨沂中这些晚辈都比自己能耐大得不少。

这些人中,又只有刘光世自己,是正宗的武将世家。

说心里面没有想法,那他自个儿也不相信。

如今皇帝这般问话,莫非……

“官家,臣目前所辖之兵,尚不超过三千,上次驰援刘信叔,便实在是有心无力了些。”

“嗯,”刘邦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三千人你便交付与杨沂中吧。”

这……

莫说是刘光世了,就连秦桧和张俊都没想到。

皇帝陛下,这是连一点儿体面都不给刘光世留了!

没等刘光世反应过来,刘邦接着道:

“爱卿年纪也大了,再让你去战场上奔波,朕实在是于心不忍呐!你就待在这临安城,好好的过些清闲日子吧。”

刘光世欲哭无泪,自己才比张俊大了几岁!

他张俊还能做得太尉,自个儿却连连三千人都保不住了!

“官家,臣……”

“好了,”刘邦顾及着他几分面子,见他还想说话,便开口道,

“那三千人,老子可不愿意他们再跑了。”

不单是体面,就连底裤都给刘光世掀了。

这老头子顿了好一会儿,才跪下给皇帝磕头道:

“臣先祖怀忠公,受仁宗皇帝圣恩,以蕃官内附,与西北姚、种、折三家共抗西夏。”

“臣父延庆公以宣抚统制之职,北上攻辽,虽未立得功业,却也挣得几分苦劳。”

“靖康元年,臣父奉命死守汴京,被金人所杀,臣率三千兵马勤王,在济州遇到了官家。”

“如今,官家却连这三千人也不给臣留下,臣实不知到底犯了何罪,官家何至于此?”

哼!

还摆出了他祖宗和他爹。

要不是佛海和尚提起过,辛次膺也说过几句,刘邦可能还真被这老小子给骗了。

他爹带了十万人伐辽,让郭药师和高世宣两个去攻燕城,刘光世这小子后援。

结果郭药师两个打进去了,和辽军巷战都开始了,刘光世这老小子也没到,致使高世宣战死,郭药师败退后投降了金人。

他爹也是个脓包,被辽军的虚张声势给吓破了胆,烧了大营就往难跑,导致士卒互相践踏,尸体蔓延至百余里,更是让宋国从神宗皇帝时候攒下的那点儿军本,消耗殆尽。

后来奉命守汴京城,城一破就带着一万多人开始撤,最后被金人赶上割了脑袋。

这小子也是,在金兵追赵构的时候,还没开打就开始跑,等苗刘兵变后,知道了金军从黄州渡江,又接着跑。

伪齐刘麟打庐州的时候,连他的人也未曾见得……不错,还是在跑。

几乎每次打仗都在跑,还好意思要兵。

刘邦大喝道:

“人家向来是老子英雄儿狗熊,但你父子两个却都是脓包孬种!给你留点面子,让你把三千人给老子交回来,你特娘的还觉得自己委屈了是不?”

“占着一军之将的位子,你特娘的连个胜仗也未曾打过,留着兵马干嘛?想要造反吗?!”

“别以为老子登基的时候说了两句好话,就能保你世代无虞了,你小子做的那些事儿,哪个不该掉脑袋?”

“真是越说越来气,你脖子上但凡装的是个猪脑,也不至于蠢到这种地步!”

“还敢姓刘,你小子撒泡尿照照自己,你也配!”

他越骂越激动,最后直接从椅子上走了下来,站到了刘光世的面前,指着这老小子的后脑心骂。

骂得百官面如死灰,骂得一群读过圣贤书的人频频皱眉,骂得秦桧心惊,骂得张俊叫好,骂得刘光世伏在地上,大气也不敢喘。

其实这般骂,刘邦自个儿也刻意了些。

就凭借着杨沂中昨晚的那副模样……都成为殿前司的头儿了,还惦记着他那种家军的身份。

就这刘光世,趁着他祖上的那点儿功绩,几代脓包都能为将。

这种事儿,也就是那宋国丢了一半的江山,各大世家都差不多没了,刘邦才敢有点想法。

刘光世说白了,就是个靶子……

皇帝的儿子做皇帝就行了,将军的儿子可以不做将军。

骂到最后,刘邦便做了决议:

三千人照样撤,同时还撤了刘光世的雍国公身份,而且,以后不准再姓刘。

至于姓什么,只是略微思考了一下,刘邦便有了答案。

姓项。<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