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第一章 缘起(1 / 2)

加入书签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外篇第一章缘起

按照佛经的法,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有因缘,写一本书亦然。

为什么在自己写的里要加上这个一个段落呢?只因为有这么几个考虑:

一、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教训。

有一个寓言,的就是这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很多的写手,作者写得很用心,甚至日更几万字,弄得都没时间去做别的事情也大有人在。

可是,这柴砍得是很有力,但总发现有是吃力不讨好,写得越多,反而成绩越差。写得越快,反而文的质量越下降。

为什么?因为只注重了写作本身,而忽视了对写作能力的培养,写了一大堆没用的东西。

做事情,做什么很重要,怎么做更重要。

只是埋头码字,固然精神可嘉,只可惜经常事与愿违,用错了方法。

磨刀,这就是方**,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快得砍柴,远比你拿把钝刀就上去乱砍要好得多。

写作是辛苦的事情,必须掌握办法,必须懂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二、不断更新,不断学习。

码字的人自然知道更新的重要性,不过,这种更新不只是文章本身的更新,还有自己的写作技巧、思想文化,甚至是人生体悟的更新。

写作是一个消耗,你要不断消耗自己的知识,消耗自己的体力和精力,这就好像是输出,但如果没有输入,怎么输出。

很多作者都面临才思枯竭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吸收得太少,付出的太多。

比如,写一个修真的书,你只看别人的书不够,你只懂点术语,名词没用。你需要知道,甚至要自己体会过修真。

笔者可是亲身体会过打坐,知道那里头的滋味,所以,可以写出打坐的内容,但是没体验过的人呢?写不出来,是必然的。

写不出来,就硬要写,那是要枯竭的。枯竭了就灰心了,灰心了就放弃了。

读书,生活,并体悟人生,不断地吸收,才能不断地进步。

只埋头码字,不注重平时的积累是没用的。

同样,在写文章之余,花点时间总结一下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触类旁通,这才是最重要的。

写这个内容,就是一边在写书,一边自己也在学习。

三、无私分享,扶助新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