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不过正不能矫枉(2 / 2)
李寿昌一直在洗耳恭听,他正在翻阅一本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小册子。他在日本留学时期就对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很感兴趣,任北大图书馆长后为北大图书馆购买了许多这方面的书籍。他见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也宽厚地对胡适开起了玩笑:“适之这样做,只怕反对派以为你是《新青年》中的异端,是反对文学革命的呢。”
胡适苦笑着耸耸肩,摊开双手,一副绅士风度地说:“这不要紧,观点一致的人,见解还有先后快慢呢。”
……
西北,仲秋的阳光很好。
江大帅头戴一:“民国年不兴男人留辫子。”但为了慎重起见,马家阳湾和周围许多村子的大多数人,脑袋后面仍然拖着那条猪尾巴似的辫子。
“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江大帅心里想着。
位于村子的中心,这是一座比一般农户较为讲究、其实并不高大富丽的建筑。
这家的主人叫马占魁。
马家村虽然地处偏僻,但却并不是能叫人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距村子驻扎着一支队伍,老百姓称之为“民团”。说是维护地方治安,其实是刮民、扰民。他们的首领就名叫马占魁。
这家伙,是个回回,杀人放火,穷凶极恶,方圆几十里很有威名。谁家的小娃娃哭闹,大人就说:“快不敢,马占魁来了!”小娃娃就不敢再哭。
马家军败退,疯子军进村,随军的工作组首先就把这个为祸一方的马占魁‘专政’了!
马家宅在也变成工作组的办公楼。
江大帅一行沿着由巨大的石条帮畔、碎石嵌铺的斜坡甬道上去,拐过一个直角的‘门’台,就是那座砖木结构的高脊‘门’楼了。
这种西北古建筑,江大帅觉得很有意思,在比较考究的秦汉时期的电影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只不过电影里,秦汉的王宫甬道比这个更高,更深而已,当然,也更加的威严。
“西北农村里竟然还保留了秦汉之风?”江大帅不禁感慨的说。
这种两面流水的挑檐儿传统建筑,在西北一带称之为“龙‘门’楼”。这是富贵人家的标志。而龙‘门’楼子的大小高低,则又暗示着富裕和尊贵的程度。
从这的家的龙‘门’楼看,显然还算不上大富大贵,只是一个小康之家的水准。‘门’礅、‘门’框、屋脊、瓦当,雕刻着金狮麒麟,样云龙凤。这在此时偏远山村里,却已是很不寻常。‘门’楣上的匾额刻着“树德务滋”四字,显示出主人的知书达礼和道德追求。加之‘门’楣上的阁楼正面,悬着一块巨大的木牌匾。匾上“公务勤劳”四个书写考究的金‘色’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走进大‘门’,绕过影壁,是一线面南的五孔正窑,窑基抬起约两尺余高。东西两侧各有三间厢房。‘门’楼两边的高围墙下,一面是仓房,一面是牲口棚圈,形成一个很对称也颇讲究的农家四合小院。这种盖造格局在清末民初的西北农村是很时兴的。
“我中华,在东亚,人口多,土地大……”
小院子里传来读书声。先生一句一句领着念,头一阵读书声惊飞了檐下的一窝麻雀,也打破了小山村的沉寂。
老师就拿一块‘门’板当黑白。学生没有座椅凳子,就搬了一块砖头坐地上。
看到这一幕,江大帅忍不住点点头。进村时对工作组的不满立刻烟消云散。
下课后,书记给江大帅介绍。
老师是个很清秀的‘女’孩子,名叫张秀岩,刚从北京过来的。此前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还没毕业。
她穿着疯子军‘肥’大的军装,越发显得她身子的单薄。
这时,一个穿的破旧的老人家领着小孩进来,问道:“请问军爷,先生在吗?我送我孙子来上学。”
“老人家,我就是。”
张秀岩清丽的声音传来,老人家不敢相信的看着这个小‘女’娃。
“怎么是个‘女’娃?”
张秀岩说:“现在是民国,男‘女’平等,分什么男娃‘女’娃?”
老人家拉着孙儿就想走。
“老人家,”江大帅大笑拦着道:“这是北京城里来的‘女’秀才,教您的孙儿绰绰有余了。”
“京城里来的?”
江大帅点点头。
“京城里‘女’娃也能做先生教书?”
“当然!”
老人家又看看院子里学生们,便对孙子说:“给‘女’先生磕头。”
小孩刚要下跪,张秀岩忙说:“咱是新学,不兴磕头。”
老人家问:“不磕头咋办?”
张秀岩说:“鞠躬行礼就很好嘛。”
小孩赶忙弯下腰,深深给先生鞠一躬。
旁边围观的学生中,有人吃吃地偷着笑,小孩脸红了。--71819+dsuaahhh+24074072--><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返回顶部↑